技术民族主义:从美国打压华为到印度封杀Tik Tok

9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导读

技术民族主义在全球化反噬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兴起,美国的诉求在于维护其在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思想务实灵活,既不依赖外国技术,同时愿意与外国竞争者合作,以促进研究和创新。

搜图

编辑

0/ 50

正文

(一)何为技术民族主义

技术民族主义(Techno-Nationalism)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许(Robert Reich)在20世纪80年代日美经济竞争态势下提出:“美国应该采取技术民族主义的措施,以防以后技术突破的机会被日本人夺走。”此后,学者山田墩(Yamada Atsushi)指出新兴工业化的国家都有过技术民族主义历程,即技术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核心科技必须由本国企业掌握,这样才能确保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

当今时代,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ICT中存在可被利用的漏洞,外部势力可通过全球供应链染指ICT产品和服务,存在ICT安全、数据泄漏等风险,这种潜在风险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警告或限制本国市场采用外国ICT产品和服务。

技术民族主义也是全球化反噬的体现。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改变了全球力量格局和世界经济体系,各个国家收益不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部分国家对于目前全球化进程的思考;而在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数字转型期,很多国家担忧被甩在新一轮竞争之后,为了保证本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空间,技术民族主义的兴起不可避免。

(二)技术民族主义的表现

为解决ICT供应链面临的威胁,一些政府提出或采取了针对外国公司的相应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本地化;二是优先考虑国内产品或组件;三是对外国公司提出更高的、“安全相关”的要求,例如命令其提供源代码以供检查;要求其与国内实体合作以获得市场准入;禁止特定的外国产品或公司等。

举例来说,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一直没有放松,以“实体清单”为例,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共发布6次实体清单,涉及18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对中国的军工、科技、芯片、核电、安防、AI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进行制裁,全面开展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打压。此外,2020年6月29日,印度政府也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将禁止使用由中国公司开发的59个移动应用程序,包括在印度拥有最大海外市场的Tik Tok,这说明在数据方面印度也开始了强加“防火墙”的举措。无独有偶,在印度禁用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7月6日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正在关注是否“封杀”Tik Tok的问题。作为一款现象级的应用,Tik Tok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同时增加的还有来自监管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正逐渐政治化。

(三)中美技术民族主义的差异

在全球ICT市场中,技术民族主义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竞争性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经济竞争力、创新、声望和地缘政治等。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引起美国强烈的反应。美国担心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落实,未来中国可能在高科技领域赶超美国。为了维护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通过实体清单等政策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推动中美技术脱钩,加强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等等,这就是美国的技术民族主义,即维护美国在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学者安德鲁·肯尼迪(Andrew B. Kennedy)看来,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思想十分务实灵活:一方面中国政府强调不依赖“外人”,另一方面国际合作又成为中国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时的“稻草”。学者麦凯(Evan McKay)也强调,技术民族主义一般是对日本发展模式的描述,但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一直愿意与外国竞争者合作,以促进研究和创新。

(四)结语

支持技术民族主义的人认为,保护和补贴某些国内公司,限制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最能维护国家利益。反驳者认为技术民族主义会阻碍国内投资、限制市场机会、赶走最优秀的人才,从而给本国带来更大的风险。疫情背景下,各国正在优先考虑保证本国供应链安全,愈发强调技术独立。如果技术民族主义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实践,失去国际合作的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前途,生存的机会是否会更多?

参考文献:

1.王琴,欧阳果华.理解技术民族主义:集体记忆、身份认可与国际竞争——基于联想5G投票事件的观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59-67.

https://webvpn.hainanu.edu.cn/https/77726476706e69737468656265737421fbf952d2243e635930068cb8/KXReader/Detail?TIMESTAMP=637299747797645000&DBCODE=CJFQ&TABLEName=CJFDAUTO&FileName=XBMZ202003009&RESULT=1&SIGN=0dnlhLGhQ6vvzXn8CGJqXozER%2b8%3d

2. Andrew B. Kennedy. China’s Search for Renewable Energy: Pragmatic

Techno-nationalism,2013.10.01.

https://doi.org/10.1525/as.2013.53.5.909

3.潘教峰:技术民族主义客观存在,现在还看不到缓解的趋势.

https://finance.qq.com/a/20190702/005232.htm

4.黄育川:技术民族主义时代,中美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

https://www.guancha.cn/HuangYuChuan/2019_12_28_529774_2.shtml

5.Why Is India Banning China’s TikTok?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7/02/india-banning-chinese-mobile-apps-tiktok-tech-market/

6.美国实体清单的由来与应对之策

http://news.hexun.com/2020-05-30/201457537.html

7.东西方研究所, Andreas Kuehn, Bruce McConnell.《化解技术民族主义:管理网络供应链风险的安全与信任方案》,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0.06.01.

https://fddi.fudan.edu.cn/99/a5/c19047a235941/page.htm

8. James L. Schoff. U.S.-Japan Technology Policy Coordination: Balancing Technonationalism With a Globalized World.2020.6.29.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0/06/29/u.s.-japan-technology-policy-coordination-balancing-technonationalism-with-globalized-world-pub-82176

本文作者:彭聪

原文摘自《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总第86期

搜图

编辑

0/ 50

《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探讨人工智能对公共政策、治理和政策建议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对商业、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确定潜在的研究领域,探讨可能的合作研究和机构伙伴关系。本刊着重提供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同时关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动态。本刊旨在通过可靠的研究,来帮助企业、研究机构和公民预测和适应技术引领的变化。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