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海外传播效果显著:以短视频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78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文化报记者 于帆

千百年来,非遗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它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是世界无法忽视的东方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大众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认识日益深入,非遗文化不但引发越来越多国内年轻人的关注,同时也吸引着众多外国友人。6月8日,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以TikTok为主要数据分析源)的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TikTok上非遗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总量目前逾308亿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非遗文化。

短视频以“高参与度”拉近非遗与大众距离

报告根据TikTok上视频播放量等数据遴选出10项最具热度的中国非遗文化,其中,“武术”热度最高,视频播放次数高达222亿。数据显示,包括春节、木兰传说、中医针灸、京剧等在内的不同门类下的中国非遗在海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网友关注的分布比较均衡。大众对非遗的了解一方面得益于平台上大量的非遗传承人、爱好者自发地分享中国非遗文化的相关内容,在热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可以看到来自各国的网友用不同种类的语言在表达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肯定和热爱。另一方面,这些高热度非遗短视频内容,因其具有的高参与度、互动交流性强的特点,而令越来越多网友熟悉中国非遗,并主动分享传播。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5月31日

比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千百年来,它是中国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而今,全球网友在TikTok上也感受到了中国皮影戏的魅力。在TikTok上,皮影戏等话题播放量已超过4800万,网友们不仅惊叹于中国传统皮影,也活跃地秀出自己的皮影故事。外国网友甚至自己动手做了皮影,为皮影配音,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

我国传统的弦乐器二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平和柔美、抒情忧郁的音色,在短视频平台上同样征服了很多外国网友。一位来自西班牙的网友表示,二胡演奏的曲子,充满魔力,美好又独特。泰国网友“tong sor sax”还以二胡的演奏隔空搭配Revoiced合唱团演唱的英文歌曲,在TikTok上呈现出东西方音乐合璧的奇妙。

时代变迁,文化发展,对于很多中国古老的非遗项目来说,“被看见”就是一种守护。非遗能够借由短视频,走出作坊,走出村落,还能够走出国门,走进海外大众视野,无形中激发了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力和影响力,尤其在互联网广泛的用户参与下,“看者”同时也成为传播者,海外爱好者通过短视频成为了中国非遗传统的信使,通过生动有趣的记录和互动传播着中国非遗。

“匠人精神”彰显创造之美,蕴含文化自信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以民俗、技艺作为表现形态,但其非凡价值绝非仅限于此。近些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这表明非遗不仅是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起源于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的竹编,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杭州临安的竹编师傅潘云峰,他的一双手因制作竹编技术高超而被网友评价为“比机器还要好”,在TikTok上,他制作竹编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3800万,与竹编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突破8200万。江西省新余市的竹编匠人李年根,有着50多年的竹编技艺。在他手下,竹子可以编出苹果,还可以编出能够扫描的二维码。

通过TikTok,脱胎于传统制陶的创新工艺——微型陶瓷,同样让外国网友大开眼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手艺人制作的视频在TikTok播放量已经超过1.5亿。景德镇陶艺师傅王文化,是TikTok上微陶工艺的代表人物。他最小的作品,直径仅有2毫米,轻到一只苍蝇也可以抓住。王文化微陶的视频,在TikTok上单支最高获得了4500万播放量,并吸引了上百位达人争相合拍。

中国非遗手艺人在制作、表演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坚守传承的匠人精神得到了广大海外网友的认可。在网友转发、评论留言里,都能看到类似“中国匠人”“艺术品”“匠人精神”的词汇出现,在彰显中国传统之美,中国创造之美的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文化自信的十足底气。

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印记。对于非遗的传播和传承,业界始终强调“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应“见人见物见生活”,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更是提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的主题。的确如此,“非遗”的活态性质决定了它只有将根脉深深地扎进生活的土壤中才能永葆生命力的独特性。多年实践不断证明着,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

而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不仅需要讲好故事彰显价值,还要拓宽传播渠道,创新文化传播载体。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面向海外用户,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改善非遗传播普及中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活”起来。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