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处于浪口风尖的TikTok越来让人扑朔迷离,前途未知。继连续传出可能退回国内,或者总部搬离美国,转战英国后,8月2日,微软公司通过官网宣称将继续就收购TikTok一事进行业务谈判,9月15日之前将决定最后结果。这一消息随后得到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威尔的公开发声,只不过双方仍在深入接触,就可能接手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业务进行磋商,并未最终确认是否收购。
这则消息一经公布,8月3日微软股价立刻上涨5.62%,原本216.54\股,上涨后市值增长872亿美元,达到1.64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企业。
疫情继续发酵,中美在经济、贸易、外交等方面的关系令人扼腕,但美国目前推行的一系列"排斥中资企业"的做法,使得中国企业在美处境日益艰难,而号称"海外抖音"的TikTok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
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历来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澳大利亚随之传出消息,澳大利亚可能效仿美国,禁用该软件。
尽管TikTok在澳洲非常受青少年和广大年轻群体的喜欢,用超过150万的用户在使用,但政府官员纷纷附议美国,有可能督促澳大利亚政府步入美国的后尘。
2年前进入美国市场,不到2年时间就收获了1.65亿用户、下载量超过20亿的惊人业绩,成为像中国一样"全民直播"、"全民参与"的社交软件。而据相关数据调查,2020年5月份,TikTok盈利超过9570万美元,比上一年的900万美元增长10倍,继续稳坐全球移动应用收入冠军宝座。拥有2650万活跃用户的付费数据,占社交软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海外抖音"不止在美国风靡一时,在印度也是红遍大街小巷,下载量超过6亿次,用户2亿都是活跃的"老铁"。美国、印度先后宣称禁用该软件,仅仅印度的损失就在60亿美元,失去美国市场,不仅TikTok,就连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也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个软件、一款手机APP应用而已,并未违反任何商业法规和破坏市场秩序,仅仅是因为用户庞大、群体太大而受到制裁和抵制,这在号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实难想象。但如果是一个熟知美国生活习惯、对美国经济环境略有了解的人,就不难理解,TikTok在美国的遭遇,类似于华为,甚至比华为更容易受排挤。
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内涵段子、抖音、西瓜、火山等软件先后颠覆了国内的社交、娱乐方式,号称"海外抖音"的TikTok同样也挑战了本土的那些权威企业的霸主地位。其中来自美国的Facebook、Instagram就颇有些"狗急跳墙"的意味,利用各种手段压制和打压外来企业,甚至在中美关系的敏感时期,借助国内资源,利用舆论和造势,煽风点火,火烧浇油,直至最后把TikTok这些中资企业驱赶,继续他们的一家独大。
一向以高科技霸主自居的Face book曾经是年轻人的至爱,这款美国版的微信几乎就是国民社交平台,但,TikTok的出现,马上收割了一大群忠实的用户,原本的No.1地位岌岌可危,可见CEO扎克伯格有多气急败坏,有多不择手段。总之就是一点,想方设法,不惜一切手段,把这个该死的软件赶出美国市场,收复Face book失去的领地,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怎么做,都是值得。
令TikTok最受伤的,恐怕就是值此中美关系微妙时期,又逢美国民众爆发的大规模集会活动,这个软件成了民众联络、探讨、交流的集中平台,年轻人在这里畅所欲言,甚至联合号召集体与政府对抗。"匹夫无罪、怀璧其罪",,TikTok成了美国泄愤的对象,连总统川普也坐不住了,开始指手画脚。
为了发泄对这款软件的不满,也是变向的给中国企业脸色看,川普宣称:购买TikTok必须向政府支付"大量资金"。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谁接盘中资企业,谁就得出点血,"支付大量资金",也就类似于过去封建社会的买官,或者花钱消灾。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在美国抵制、驱赶中国企业的时间,TikTok表达了想搬离美国的想法,英国政府马上就此做出回应,表示欢迎有高端技术含量、有实力、科技创新的企业进驻英国,并且愿意提供公平开放的投资市场,而且乐于见到本国的经济增长和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不管微软收购TikTok是处于对股市的炒作,还是真心想接手这家实力强劲的中资企业,其实受伤的都是中国企业,损失了用户和盈利,只能断臂求生,也算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