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坐在深圳坪山比亚迪六角大楼,面对员工发来的9月20万台战报,王传福会不会想起1995年在布吉某个破厂房开始创业的下午?
那时候整个深圳都充满着快钱的味道,布吉镇是著名的深圳人员集散中心,风水一流,日后在这个镇上涌现出了无数叱咤中国风云的大老板。但刚刚辞职下海的安徽理工男王传福,心理慌得一比,虽然手上有足够混饭吃的电池配方技术,虽然从土豪表哥手上搞定了起步资金,但是弯下中南大学高材生的腰,亲手砸掉家乡父老乡亲们羡慕不已的北京有色总院铁饭碗,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当时市面上有一种新产品,叫大哥大。小年轻的肯定不知道,但中老年人都对90年代深圳土豪带着墨镜,左手手指夹着一根进口555,右手用一块黑色板砖打电话挥斥方遒的样子终身难忘。在研究所默默无闻搬砖几年的小王惊讶发现,这个黑砖头一台尼玛要三万块!而许多省份农村教师月收入尚不足一百,中国人均GDP和九十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差距是100倍。60后70后的国内名牌大学女生们的宿舍墙上全部贴的是美国地图,问天之骄子们青海在中国哪里,许多人茫茫然,而纽约州在美国哪里大家如数家珍目放精光。
研究院院中的青年王传福找来一看,发现大哥大的核心零部件叫镍镉电池,当时可是妥妥的高科技,拆开一看,无非电池一头镍,一头镉,中间电解液,这不我在中南大学天天学的东西吗?这不我在有色总院天天搬的砖吗?我要自己做,肯定比满脑子包二奶的台湾土老板们强。年轻人创业遇到第一个问题往往是:新公司叫什么?年轻人创业遇到第二个问题往往是:怎么好名字都给狗注册了?想好的名字“亚迪”也注册不了。于是拍拍脑袋组个绝不撞衫但日后饱受吐槽的三字名:比亚迪。
后面的故事大家知道了,从本质上说,王传福一辈子没有改行,做了整整一辈子电池。从镍铬电池到锂电池到现在的磷酸铁锂,读书时学习,打工时研究,创业时改进。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建立在三样东西上,分别是手机,电脑,汽车。围绕这三样,建立起无数大公司,国家供应链,支配全球数十亿人的命运。乔布斯有次接受采访,一看就是文科生的主持人恭维苹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手机公司,他笑了,平复了嘲笑的心情后,罕见耐心的说:我们是一家软件公司,只不过做出各种各样的漂亮盒子来装我们的软件。有时这个盒子叫iphone,有时叫imac,有时候叫ipod。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苹果小米们一定要做汽车了吧。记住比亚迪一开始做电池,后来把电池装在一个叫做手机的盒子上,现在把电池装在一个叫汽车的盒子上。苹果买软件送电脑手机,乐视买ppt送电视手机,本田买发动机送车,蔚来买城市小资交友俱乐部服务送车,而比亚迪是买电池送车,人家比亚迪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卖电池的好不好,所有的业务都围绕电池两个字。
比亚迪一开始接台湾公司无绳电话的电池单,接摩托罗拉的锂电单,再顺势进入下游手机代工业,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比亚迪电子代工业务的大客户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为公司后来进军汽车提供宝贵的现金流和工程经验,到今天还是比亚迪的定海神针,养活了很多事业部,如今华为等许多零部件架构件,还是跟比亚迪联合开发。许多小可爱们总问同是深圳名企,为什么两家不合作开发电动车,肯定打爆本子三杰。我笑了,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对方,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了解对方了,王不见王,不可能尿一壶。在领导们的亲切关怀和拉郎配下,脸上笑嘻嘻勉强合作的高端品牌星空,大概率就是下个腾势,成为腾势也是最好的结果,强扭瓜不甜,勉强是没有幸福的,你看上我品牌价值和软件,我看上你造车经验和电池,你们几年后等着看。出身于利润比刀片电池还薄的OEM行业,很多总讥讽比亚迪过中秋人均一罐可乐一个散装月饼的人,不知道今天的比亚迪就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扣出来的。做过工厂的人才理解,为什么比亚迪高管们庆祝大喜事都人均一罐可乐,而不是茅台,如果哪天比亚迪庆祝新车破X万台人均茅台了,那我对比亚迪反而没信心了。
回到20万月销量这个事,很多人不明白比亚迪的20万含金量有多高数量有多猛。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比亚迪的车均价比大众高,而且每一台都是纯纯的新能源,比从不坑中国富人的拉皮大众套娃技术含量高,对中国经济拉动极大。外国车再好,不会去江西抚州建厂,不会去湖北襄阳建厂,不会去东北大庆建厂,但是比亚迪会去,吉利会去。
本来大专文凭的抚州青年小张想过年后去深圳看看有什么好混,看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年迈的父母依依不舍,这时表哥说来了个比亚迪厂子,在家门口就能拿六七千。计算下城中村房租成本和猪脚饭价格,尼玛女儿小小张这下不用当留守儿童了,感谢天降猛男王传福。本来这份工作不是小张的,是美国底特律杰克的,是日本爱知县太郎的。但是因为中国车强大了,美国的杰克和本子的太郎给优化了,无法为美日资本家们修996福报。
20万台的9月比亚迪强到了什么地步?在我看来顶多是刚刚进化成完全体,全球供应链和全球经销体系还没有完成。但此时完全体比亚迪,已经具备掀翻全球十大车企的能力。2021年十大车企最后一名是全球250万辆的宝马,平均交易价41万人民币,比亚迪21年全年才73万辆。而8月份的比亚迪平均交易价已经冲破17万大关,比高级品牌拉皮王者大众均价高多了。早已不是从前苦哈哈卖着F3的吴下阿迪,如果今年最后三个月新增产能不拉后腿,今年就可以挤下宝马成为世界十大车企,而且猛回头一看本子三杰的新能源还停留在数码蛋的状态。
但安徽老王心里最柔软的位置,永远留给全球年1000万销售量的丰田,什么大众顶多是个袁绍,近一半市场靠中国,非英雄哉。丰田落,万物生。只有外卷全球,吃下丰田本田们几千万台的油车年销量,比亚迪才能进化为究极体比亚迪,中国电车才能吃得饱饱,国内人均GDP才能冲上两万美刀,抚平内卷。而日本友人口中的安徽老王也进化为新世紀電車英雄伝説の鈕鈷祿王伝福。
比亚迪之所以这个月20万,不是因为只有20万人买,而是因为比亚迪目前的月产能只有20万,手上还积压着超过70万张订单,原来一年七十几万的产能,结果遇上今年开始市场大爆发,一口气翻三倍,今年破200万台问题不大,王传福在产能上的布局是按照2023年400万台来的。你所不知道的是,有合资大厂正在做比亚迪海豚的代工,该厂本土高管们多年来混的油光满面美滋滋,同学会上对着人老珠黄的女同学说出自己的厂倍儿有面子,一有亲戚想买车,问他某自主品牌怎么样,就眉头一皱痛心疾首的大声哎呀,国产车还是不行啊! 结果人到中老年,好好的一个合资大厂,啪的一声,代工了。代工对象还是自己从前最看不上的县城ktv土嗨风比亚迪。就像从前兜里装着几千块彩礼钱的吉利,跑到瑞典把人家沃尔沃公主给娶回家了,瑞典老外还不说啥,一群中国沃尔沃车主在网络上痛不欲生挥泪如下。最恶心的是,老外上司还要求你给厂里的小青年给心理按摩,你深吸一口烟,摆出若无其事的脸,对着想不开的小青年一顿输出:活下去,给比亚迪代工不丢人。
在许多洋大人和皇协军眼里,早期比亚迪就是个汽配城精神小伙那么个角色,那么破厂房出生的穷小伙比亚迪,如何逆天改命,在新世纪新能源大赛中,不断刷新世界电车销量纪录,挑下所有名门正派不可一世的合资大厂?答案是二十几年坚持投资产业核心技术,形成垂直整合开发体系。用鳌拜大人的话来说,就是从头到尾,我全都要。
2015年油水十足的世界第一大汽配公司德国博世,一套刹车系统盛惠2000,恕不议价。今天的比亚迪单车净利润尚且在五六千的水平,对于当时穷的喝粥的吴下阿迪来说,这尼玛能忍?发挥全产业链自己动手垂直整合的威力,就垂出自己的一套刹车系统,物美价廉,手感舒适。这时候的博世才慌慌张张走来,我,800全套,不能再低了,但是我能卖,你不能出去卖。但此时的比亚迪态度却变了,你这钱我也能赚,但是你赚钱比我容易,从此比亚迪不单只想做电车迪,它还想做配件迪,电池迪。没有电子芯片,宁波收购,消化,应用。没有模具技术,日本收购,消化,应用。日积月累,神功初成。
本来博世员工德国小伙汉斯,在德国博世厂子里好好搬砖一年,赚到的钱就可以去东南亚起飞七八年,天天住青旅把妹泡gogo吧,成为洋土豪汉斯,这时候你华子突然自己就会做刹车系统了,自己用就算了,还想抢我厂子客户。你华子的就业岗位倒是新增了。我汉斯的洋土豪梦碎,还不知道饭碗明天还在不在。这只是全球化下的缩影,在经济下滑的大时代,蛋糕就这么大,华子多吃两口,本子和汉斯就少吃两口。国内人总抱怨我们对老外那么舔,他们不领情还天天黑我们,你把人家所有饭碗碾成粉,还输出外卷卷到飞起,我要是汉斯我也讨厌华子。但没办法,华子家人多,不产业升级,你汉斯顶多没办法当洋土豪,华子可是饿肚子。
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拼到最后都是拼一个供应链。乔布斯选择库克而不是那群浪的飞起的艺术家来接班大位,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库克虽然不是什么设计天才,但他是个供应链天才。早年开过电子黑工厂的乔布斯,给mac产能折磨的好几次跳楼,深知硬件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威力。失去一个设计大神,无非图标丑点,外壳华强北点。但是失去一个供应链大神,苹果马上药丸。富士康的流水线除了一线工人,以上的岗位都一群苹果员工在驻厂,连流水线一只苍蝇躺平都在控制之中。早年的库克可是在如日中天的IBM老实搬了12年砖的,负责IBM电脑线生产与供应,在南美洲这种躺平大洲建电子厂都没问题,什么供应链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当初库克接班时一群文科生哀嚎从此苹果失去艺术灵魂,拜托人家的灵魂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从来不在高档马桶设计师的大脑里好不好。
这就是为啥大众巴斯夫冒着欧美白左们的狂喷,一定要收购国轩高科,跑路广东开超大化工厂。你如果离开世界最大供应链,你将来一无成本优势,二优秀人才不来,三失去对世界最大市场的融合,早晚收摊,你怎么顶得住天生有供应链优势的中国企业外卷。再加上俄乌一发力,德国大众成安徽大众,德国巴斯夫就成了湛江巴斯夫。马斯克也是上海工厂建好后,才摆脱产能地狱,笑傲富豪榜,否则还在德州工厂摆个行军床。
某音的大聪明们常留言一个故事,中国人做生意,我开饭店红火了,马上附近生长出七八家饭店,互相内卷,最后都没饭吃。而犹太人们开饭店红火了,其他犹太人都跑过来开五金,开加油站,开服装,最后大家都有饭吃。大聪明们得出结论,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中国人脑子不行。犹太人看到都笑了,我们搞金融搞放贷油水多得很,谁跟你们华子开华人街油腻小饭店互卷。其实做生意就是要一窝蜂搞,文化人的说法叫做产业集群。只有产业集群,才有产业内卷,只有产业内卷,才有产业升级,沉淀下来的,就叫供应链优势。你单位楼下有两条街,一条十家快餐,一条两家快餐。你午饭肯定优先想着去第一条街,脑子会告诉你第一条街吃的东西多,先去那边看看。同时十家饭店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成本,优胜劣汰,附近卖香烟奶茶的,也会跑来开店。韩国的男团女团为什么全球火爆那么赚钱,也是这样卷出来的,关注点赞多我后面有空另外讲讲。
自然界的动物一种有三种出生方式:胎生,卵生,卵胎生。鲨鱼宝宝就是典型的卵胎生,在母鲨鱼肚子里是蛋,然后肚子里孵化,七八条小鲨鱼出生后在肚子里互相残杀,胜者以兄弟姐妹为食,最终能活下来出母胎的鲨鱼宝宝只有两三条,这样的出生的鲨鱼,天生是海洋的王。世界第一大又相对封闭,进化速度还极快的中国市场,就是最卷最残酷的母鲨鱼肚子。能顶住中国内卷出海的中国汽车,一流的成本控制,一流的市场响应速度,一流的技术快速迭代,领导们高瞻远瞩的给力补贴,还祖传小黄人996007工作制,把隔壁丰田大众们都吓哭了。中国手机,中国手游,中国钢铁,中国光伏,和现在的中国电车,都是卵胎生生物。将来还有中国芯片,中国医学,中国飞机等等等等,一步步把中国人均GDP拉高,我估计在2030年左右,中日GDP将会相交,还不是中国赶上日本,而是中国升,日本降,华子哥哥与本子妹妹的双向奔赴。原因我前面讲过了,因为蛋糕就那么大,我华子多吃两口你本子就得少吃两口。
比亚迪的电大巴早已五大洲路上起飞,云轨和电泥头车等产品还没发力。就初步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先进新能源企业的世界形象。客车选择先重点发力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出于品牌势能的考虑。你在发达国家混得好,自然穷国市场会承认你强你先进,你在穷国市场混的好,再去做发达市场,再厉害人家也觉得你来要饭,只能从低端一点点向上爬,非常苦逼。品牌势能就像水一样,只能水往低处流。中国许多年轻潮牌为什么做不大不出圈,只能赚小镇青年的钱?因为白皮老外不认。你先跑到外国赚老外的钱,哪怕是袜子发夹一个小小的细分市场,在海外站住脚跟了,老外认你了,再跑回来赚国内的钱,自有潮流界大儒为你辩经,这可是今年欧美潮人人手一个的最in发夹啊!大疆出海美国,蔚来先下子挪威,道理都在此。
但是车是白皮大人的命根子,每个发达国家都死命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链,偏爱买自己的国产品牌。中国电车怎么破?流淌奶与蜂蜜的应许之地在哪里?我认为答案是:东南亚。
中国人一听到东南亚,人们脑子里都是那地方又热又穷,人长得又黑乎乎,还喜欢坑中国人过关小费。就居委会大妈组团旅行,看看人妖表演买个乳胶枕头挥洒着这个月一万块退休金的目的地。国内学东南亚小语种的都是填志愿分数不够,给坑爹学校调剂的。而东南亚人这边多年来在欧美媒体的不断熏陶下,觉得中国就是个超大杯越南,住着黄土高坡一样的地方,或者带着草帽割水稻。跑来南洋的华人还特别卷,都把我们的钱赚光了,明明有钱还一毛不拔特别小气。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最搞笑的是互相都觉得对方很穷,而且一定比自己穷。
中国电车遇上气候炎热的东南亚市场,就像穿着白色长袜的大二体育生遇上电线杆重金求子的香港富婆,天雷勾上地火,这个地方简直是电车们天堂。人家没有过年要回老家,半路上没充电杆的问题,人家是海岛,人少又不卷,自己住独栋房有车位,两三百续航够浪了。整个东南亚七亿人,土地面积相当于76个通辽。在这76个通辽里,日系占据着约8成市场,丰田除了自己的丰田大号,还有着日本大发公司,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公司等几个小号,每个小号都市场占有率都不低。和日产穿一条裤子的三菱,把东南亚当成最后的根据地。五十铃铃木马自达等二线日本车企,也树大根深,这些地方的利润源源不断反哺回本土,创造高薪岗位,让六七十岁的太郎们有高额退休金,周末去银座和20几岁的小姐姐谈心,没事去关岛旅行。这就是日本人均三四万美元的原因,不是因为日本人特认真,一个马桶刷七次,然后口渴了拿个杯子对着马桶就来一杯,现在轮到华子和银座小姐姐谈心了。
泰国因为发展早,日本车企早早以泰国为中心,建立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加工厂。比亚迪最近就跟泰国本土大汽配公司伟华集团合作建电车厂,成为上汽和长城后第三家在泰国建厂的中国企业。伟华在越南还有关系,将来有机会可以顺势进入越南市场。但是泰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泰国2021年十大品牌销量榜,日本占据七位,只有排在第七的第十二的分别是上汽名爵和长城哈弗。顺便一提现在泰国新能源车中国牌子占据9成,基本是上汽名爵的ev,虽然基数不大,但有进步就要鼓励。
泰国最大公司正大集团看着国内新能源如火如荼,找来上汽合作建厂,上汽是典型的给国内同行卷吐了,早早带着五菱和名爵润国外,结果墙内开花墙外香,依靠中国电车供应链在东南亚和欧洲狠狠捞了一笔,成为中国出口第一大车企,2022年1到6月出口约38万台,这每一个钢镚都是真金白银减少内卷的外汇啊,今年上汽出口估计能接近百万。名爵是上汽当年巨资从英国人手里收回来的小号,但好歹白人能叫出这个牌子,而且有一整套在欧美国家成熟的经销商系统,这可不是用钱能马上砸出来的。人家上汽对于润国外蓄谋多年,终于今年迎来花开,不亏是上海基因。
用中国电车供应链夺舍了英国名爵的身躯后,上汽在英澳甚至在泰国,依靠旗下电车名爵EV加本土销售网络,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你总觉得上汽就是个纨绔富二代国企,结果人家在海外留学还经常电车科目考第一。搞笑的是泰国人觉得名爵是个英国高端品牌,去泰国旅游的华子们总要争论名爵是中国公司。这点就要学本子,人家丰田混东南亚特别聪明,叫上一群日本资本家,跑到马来西亚跟当地人合资一家公司,名字就叫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公司,看名字就知道多英明。然后不断加大股份比例,控制上下游,用小号把钱狠狠赚了,面子给你里子我笑纳了。如果以后你出国,外国友人爱说名爵是那国的,它就是那国的,你别驳他。
更有意思的是上汽的广西表妹,顶流网红柳州五菱。印尼今年8月大概全国十万台的汽车总销量,五菱8月约3000台左右,占比3个点,一般稳定在第十名。对于看着日系长大的东南亚人来说,这证明了他们对中国电车有相当大的接受度,他们也觉得中国的电车品牌香。五菱宏光mini ev在国内常常4万起,我们算它落地5万,定位年轻人第一台车。而在印尼换了个名字,叫做五菱 air ev,你猜多少钱?200公里续航版本11万人民币,300公里续航版本13.5万人民币,定位东南亚土豪的第一辆电动车。跟业界良心从不坑穷人的某京某驰一台赚中国人八九万的加价率有的一拼,我打数字的时候手都是颤抖着的。13.5万减掉5万,剩下的8.5万就叫做自主创新,叫做全产业链,叫减少内卷。关键这台车还供不应求,饱受印尼人民群众的表扬和喜爱,现在买还要等两个月。你觉得坑,而人家印尼土豪买过的纷纷点赞,化为自来水,每天油管不亦乐乎发视频搞车友会。
电车以后走向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等亚非拉市场,都可以学丰田走过的套路。区域内找个本地公司合资,输出电车技术,靠收专利许可和汽车配件赚钱,一下从第二产业跳到第三产业。扶持本地代理人,打响代理人大战。本地人也能更多收益,不然看着本子赚钱,华子比自己亏钱还痛苦。实际上吉利在马来西亚投资宝腾汽车就是这么个套路,人家本地人也想趁着新能源的东风来一杯羹,许多锂电池的原料产地就在东南亚。现在印尼等国就不断出台限制原料出口,要求加工成半成品才能出口,中美日韩大公司纷纷跑去就地建厂。中国电车跟世界各国的利益绑的越深,就更强大。等到最后,日本八大车企发现自己多年的油车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电车军团,一点反击的方法都没有。日本国内一亿漕工衣食所在,你不变革,元老们的退休金还能保住,不失为富贵之家呀,你变嘛,可能就是个崇祯下场。日本人口四份之一的国民,年龄在60岁以上,你无法让60岁的老人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样无畏变革,人天生就是喜欢呆在舒适圈的。
这几年中国车企的出海,还会带动中国汽配企业的出海,赛轮轮胎到柬埔寨建厂,玲珑轮胎,中策橡胶,通用轮胎到泰国建厂,目的都是为了贴近东南亚供应链分一杯国产电车全球化蛋糕。任何一个国家车企的崛起,一定带动当地汽配的崛起。汽车玻璃公司和轮胎公司们赚的钱往往比汽车公司还多。这就是德国汉斯们能成为东南亚洋土豪的底气。汽车每一块钱的投入,可以拉动7到10块的产出,什么互联网房地产一比都是弟弟,夜总会分泌的多巴胺哪里有流水线刺激。现在知道各省富豪为什么对新能源像初恋一样,倾家荡产在所不惜了吧,老年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而且汽车就业规模超大利润空间超多,本来现在华子就内卷的很,生物医药大飞机没那么快能赚大钱,芯片软件高端设备又给卡脖子。只有光伏和电车全产业在自己手上,从头到尾啥都自己做,给白皮打工是不可能的,华子再也不想打工了,只有搞点电动车才能维持的了生活的样子。
最后说下印尼为什么如此重要,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人要向前看,现在印尼土生华人对印尼爱国的很。印尼人口2.6亿,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家,而且跟旁边马来同种,马来人口3千多万两国相加人口3亿,跟美国一样多了。会印尼语就相当于能和东南亚一半人沟通。印尼人均GDP3千多美元,和越南一个档次,发展速度不差越南。相当于三国的益州,得了益州,可西向东欧中东,东进南北美洲,昔日高祖因之而成帝业。印尼地大物博,矿业大公司纷纷到当地开采电池原材料。中国车企拿下东南亚,必然以泰国马来印尼为生产和消费轴心,辐射东盟十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太穷,文莱新加坡又太小,菲律宾太偏没有供应链,越南大家都懂得。
我建议年轻人们如果国内没有特别好的出路,可以学习一门印尼语,越南语,西班牙语。将来跟着中国企业出海,就地生根,对抗内卷。我现在在深圳搞海外tiktok行业也是重点要做中国3c等出海东南亚市场。
十四亿人尽内卷,原来一润天地宽。我从前认为把中国浓缩成一个企业,就是华为的样子。其实不是,应该是比亚迪的样子。从深圳破厂房开始,做大哥大的镍铬电池,想跟日本买生产线,结果人家还禁止出口,最后被逼把流程拆解成一道道人工工序,用从农村走向城市,渴望改变命运的中国人双手代替流水线动作,后来上马锂电池,又买不起设备,就把流水线设备也自己干了。不断靠庞大人口红利和做电子代工来的血汗钱All in研发,提前押注新技术,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招聘五十万员工,做堆人型垂直整合。又在一片嘲讽中搞汽车,出猫狗都嫌弃的F3,不会就学不服就干,憋出大杀器刀片电池,再慢慢的出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从被嫌弃太low没有经销商愿意开店,被逼走农村包围城市,到今天经销商抢破头去抢产量。从三和大神们闻风丧胆的低薪厂,到今天给抚州人给襄阳人们不离家就能拿六七千以上的入职排队靓仔厂。一步步咬牙前进,终于迎来新能源的盛世,迎来百年一遇换道超车的机会。这不就是中国人改革开放十四年以来的缩影吗?
这一次,中国车企手里的刀片电池,将化为电池刀片,狠狠扎进欧美日韩车企的心脏,当肠肥脑满行动迟缓的丰田大众们的身躯倒下时,身躯还是热的,眼神全是对华子们的哀怨,但已经晚了,新王上位,旧王嘴里不断咕哝着:老铁,扎心了······
我是鲁道长,主业在深圳做tiktok海外营销,副业观察中国企业外卷。转载注明出处,别拿我稿子去某音做视频。关注点赞我们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