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要求封禁TikTok一事持续发酵。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已经同意给字节跳动45天时间协商向微软出售TikTok事宜。
相比字节跳动创办以来的8年,留给张一鸣的45天时间很短;但站在2020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没有人知道这45天会演绎出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剧情的发展路径——
7月31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他将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
随后,蓬佩奥也在福克斯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表示,特朗普决定“不再容忍”,将在未来几天对这些中国软件公司采取行动,宣称“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蓬佩奥的说法,TikTok等公司“直接向中国政府提供数据、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8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字节跳动同意完全剥离TikTok在美业务,并由微软接管TikTok在美国的运营,从而避免该应用被全面封禁。不过,字节跳动官方对此消息未予置评。TikTok美国总经理则发布了一段视频,称“我们不打算离开”,疑似回应白宫封禁TikTok的言论。
8月2日,微软正式回应证实,其与字节跳动正在开展谈判。谈判涉及TikTok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服务,微软将在这些市场中拥有并运营TikTok。
8月3日午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信,回应连日来的TikTok封禁和出售风波。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家私营企业,并且我们愿意采取更多的技术方案来消除顾虑,但CFIUS还是认定字节跳动必须出售TikTok美国业务。我们不认同这个决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平台中立性和透明度。考虑到当前的大环境,我们也必须面对CFIUS的决定和美国总统的行政命令,同时不放弃探索任何可能性。我们尝试与一家科技公司就合作方案做初步讨论,形成方案以确保TikTok能继续服务美国用户。
尽管字节跳动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旗下的TikTok也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但面对来自白宫的无端指责和封杀,这封内部信的字里行间,还是透露着明显的无力感。
为什么封杀TikTok
在美国政客口中,TikTok是“北京的监控设备”,更有甚者将其比喻为“美国人手机里的特洛伊木马”。
2019年11月,美国对TikTok收购musical.ly开展国家安全审查。
在被字节跳动收购之前,musical.ly已经在美国风靡,用户数高达9000万,每天视频上传量达到1000万条。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创业公司异军突起,吸引了中美两大互联网公司的注意——Facebook和字节跳动都希望收购musical.ly,以扩大自己在社交领域的商业版图。
2017年11月,字节跳动击退了Facebook、快手等强劲对手,以8亿美元成功收购musical.ly。在此之前,字节跳动还在2017年2月收购了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2017年8月,抖音国际版——TikTok正式上线,并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
在对这桩收购案进行审查之后不久,美国陆军、海军相继公布禁令,要求士兵删除手机中的TikTok应用,并且禁止在政府移动设备上安装TikTok。
据统计,TikTok上“美军”标签下的视频数量惊人,而且累计总播放量达到了约82亿。甚至连美国军方也看中了TikTok的强大流量,并开始在上面展开征兵宣传活动。尽管如此,美国对华鹰派仍然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推动了美国军方对TikTok的禁令。
今年7月,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联邦政府雇员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提出法案的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Josh Hawley)称:“正如我们许多联邦机构认识到的那样,TikTok是对美国的一个重大安全风险,不能出现在政府设备上。”
对于这“许多联邦机构”来说,TikTok最危险之处,便在于其是一家中国公司。反观曾经深陷数据安全丑闻的Facebook,可以转身成为美国政客的座上宾,指责TikTok窃取美国技术,并声称“中国正在构建自己的互联网,并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愿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其中,就有我们曾经的“好朋友”——扎克伯格吹的耳边风。
2018年底,为了阻击TikTok,Facebook推出了短视频应用Lasso,后者与前者在功能上极其相似。然而,仅仅一年多之后,Facebook就宣布下架并关闭Lasso。山寨版TikTok出师未捷,偃旗息鼓。
但是,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扎克伯格没有就此作罢。他深刻了解美国政客的胃口,于是摘下假面,唱起保守主义的赞歌,向他热爱的中国将了一军。扎克伯格此举,不仅为特朗普做了顺水人情,也在这多事之秋,为自己挣了些“Old Money”。
除了白宫的政客,和硅谷的竞争对手,TikTok在美国的拥趸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特朗普的决定。
今年6月20日,特朗普在塔尔萨举办疫情爆发后的首次竞选集会。会前,特朗普声称本次活动有超百万人预约。然而,当天到场的支持者数量远低于事先的预期。可容纳1.9万人的俄克拉荷马银行中心体育场,实际检票人数只有6000余人,后场的大排座位空空如也。其竞选团队本已在场外搭好舞台,准备让特朗普进行第二场演讲,也因为人数太少取消。
这场让特朗普及其团队期待已久的竞选集会,显然不会让特朗普感到满意。
据美国媒体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原因,是TikTok用户故意集体预约,造成火爆景象,又集体“放鸽子”,有意让特朗普难堪。
另外,一名TikTok网红Sarah Cooper,经常在平台上发布恶搞特朗普视频,也被猜测是特朗普想要封禁TikTok的原因之一。
总之,不论是以“国家安全”为由,还是为了扶持本国互联网公司,亦或仅仅是特朗普的私人喜恶,美国总有一千种封杀TikTok的理由。
如果没有,就再造出第一千零一个。
第二大经济体的宿命
其实,对于TikTok在美国的境遇,中国群众应该不会觉得陌生。
自2019年以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已经将总共48家中国公司与机构列入其“实体名单”,限制对这些实体的进口和出口。今年,美国政府更是倾其所能,以各种方式、各个渠道,限制华为在全球市场的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
在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之下,美国不惜放下世界第一大国的身段,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企业进行围追堵截。「China」也成为特朗普在其治国平台上最常提到的单词之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blame China”。
在扎克伯格口中,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科技公司主导互联网领域“十分危险”。其实,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遭受打压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上世纪60年代起,经历了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巅峰时期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70%。面对快速崛起的盟友日本,美国并没有手软。
1985年,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超过美国企业,位居世界首位。感受到危机的美国动用了其最常用的武器——301条款,对包括NEC在内的许多日本公司发起调查。
1986年,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日美半导体协定》,承诺主动限制出口,并在日本国内接受外国制造的半导体设备。这一协定,被认为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也是在1985年,美国联合德国、法国和英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希望借此让美元贬值,从而改善美国急剧增长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产生的泡沫也迅速扩大。
最终,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经济也迎来了失去的二十年。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走到了日本走过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是,中国不是日本。
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马仔,当年的日本除了听话,没有别的选择。而中国不同,除了双边关系的差异之外,中国更大的底气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
为了应对美国近期在经济、外交、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持续发难,甚至是脱钩的倾向,中国的最高决策层也已经开始谋求应对之策。
中国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双循环”就此成为近期的热门词语。在诸如“封杀TikTok”之类事件的不断强化之下,大家更能认识到上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结语
身处历史洪流之中的TikTok,面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即使其中裹挟着十足的强盗逻辑,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出强买强卖的荒诞闹剧,大概率会以字节跳动换筹离场而告一段落。但作为一家正在急速成长的互联网巨头,他们的故事显然不会就此完结。
当我们将镜头拉远,中美两国的博弈亦是如此。
由特朗普主导的对抗戏码,可能会在美国大选前迎来新的高潮,并在十一月之后告一段落。但是,修昔底德陷阱上方的幽灵,必将长久徘徊。
(完)
作者:徐万迪
编辑:“人工智能周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