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预言成真!如今他们在抗疫,中国互联网又要换道超车!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去年,美国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曾发表文章,认为来自中国的“超级App”让西方相形见绌,重点提及了美团、TikTok(抖音国际版)和拼多多。《福布斯》甚至建议脸书、亚马逊等向其学习。

当时有些人还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的新势力能够让《福布斯》大加赞赏。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却让人从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TikTok,在海外疫情加剧、很多国家线下生活“停摆”之际,给国外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多充实。

在日本,学校全面停课,学生们只有呆在家里。TikTok用户在3月中旬发起了“停课挑战”,鼓励大家以“在家可做的事”为主题创作短视频,迅速在中学生和大学生间流行起来。

一位学生在“停课挑战”中发布了自己画的铅笔画,画作足以媲美照片,部分视频播放量超过100万。“停课挑战”发起人说,非常希望从学生中找到有创意的人。

在美国,TikTok也引发大众关注,一位女记者记录了自己在家办公的第一周,倍感压力和焦虑的她从TikTok上找到了一些建议,认为“效果令人意想不到”。

如果说TikTok丰富了海外民众的生活,那么拼多多则在飞速的改造国内市场——不仅是国内的电商零售,还有国内的制造业。

最近,宁波宣布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一年内将有15000家宁波企业入驻拼多多,并将拼多多作为宁波“外贸转内需”的重要阵地。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轻工业制造基地,制造业和外贸出口都很发达。去年宁波外贸出口超过6000亿元,是中国第五大口岸城市;宁波还拥有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位居中国城市首位。

海外疫情导致的国外订单减少,是宁波合作拼多多的“导火索”。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产业带已经开始协同升级,国内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探索C2M定制化生产、与消费者进行供需直连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国内制造企业而言,销路往往有两条,一是内销,各个省市铺货、进入商超等零售终端,二是出口,为国际大牌代工或者以极其廉价的形式进入国外零售终端。这两条路都有弊端,第一条要花大量成本落地,还得打广告树品牌;第二条生死几乎不由自己掌控,利润微薄只能以量取胜。

但是拼多多为代表的C2M模式却带来了第三条路:用性价比快速确立品牌口碑,以C2M实现快速供需匹配。

例如山东高密的孚日集团,长期为迪卡侬、宜家、无印良品、鳄鱼等国际品牌代工家纺,曾给某奢侈品牌代工三件套,孚日的价格是410元,奢侈品牌销售价为5000元。合作拼多多后,孚日根据消费数据进行测款,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一款99元出口级全棉四件套一上线即成爆品,当天店铺成交额暴增1735%。

还有浙江的三禾厨具,安徽的德力玻璃,广东的新宝电器等,都是“代工之王”,但在拼多多上很快以优异质量和超高性价比征服消费者,做了16年外贸的三禾厨具如今在拼多多的月销售额已稳定在300万元。

《福布斯》曾点评拼多多“与众不同”,“直接与制造商合作,以C2M的新电商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低成本商品,并形成无限良性循环。”像这样的“超级App”,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App本身。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