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看了一个美国的offer求比较帖(Google vs. Tiktok)

69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一天系统突然出了一个teamblind的弹窗,标题是 “Google vs. Tiktok”。

为什么会有teamblind的弹窗?我猜是之前查微软6月大裁员小道消息的来源时访问了teamblind.com,然后被流氓地订阅了它的一些推送。所以别老说国内技术公司流氓,这个真的不是中国特色,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世界。

Tiktok:字节跳动的海外版抖音app。

从这个标题看,我一开始以为是公司之间的宏观比较帖。平时见过了国内的公司比较,还没看过国外的公司比较,尤其其中一个还是中国公司的海外分部(美国的外企)。一直听说字节在海外扩张凶猛,倒是没见过美国那边的人怎么看。因此,我很感兴趣美国的程序员怎么评价Tiktok的。

原帖截图

原来只是offer求比较帖。见多了国内的offer求比较帖,但美国的还真的没见过。

简单介绍帖子内容:楼主收到Google和Tiktok的offer;Tiktok给的钱多30%;楼主觉得Google是一家好公司但职业发展竞争激烈;而Tiktok很有潜力,但公司文化和工作生活平衡(wlb: work-life balance)比Google差,而且产品发展也有风险。

比Google的待遇高30%!在砸钱的气度上,海外抖音和国内的相比毫不逊色!

听着是不是有熟悉的感觉?在国内头条系也是出名的给钱多,目前发展迅猛但风险并存的感觉。至于work-life balance不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这个问题吧,没有明显的对比度。

看了看评论,排第二的评论吸引了我。这也是我写这个文章真正想谈的内容。

原帖截图

它说到TikTok美国办公室还是极度中文化的办公氛围,很多邮件、甚至开会都是说中文的。如果不会说中文,你会觉得有隔阂。

首先,这和我的直觉不一样。我以为,字节的美国分部应该会重视美国化,毕竟前期需要挖人,保证一个良好英语化的环境我直觉上认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其次,不管Tiktok美国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现象。也许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实力有了质的提高,不管是经济上的(钱多)还是文化上的(加入的人很可能也喜欢中文)。如果在国际化的会话中,中文能够成为一种选择,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接着,我在思考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使用英文?”

“因为这个世界大多强国都使用英文?“

”因为近几百年记载着人类知识的书籍都是英文写的?“

”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试着改变?“

思考后,我觉得如果要选择语言和文化的阵营,那么这并不是真的国际化或者全球化。我们是否应该有另一个选择,一个适合所有文化和语言的选择?

我觉得是有这个选择的,而这个选择就是技术。

我想到了MS Ignite大会的一个演示场景——多个国家的人使用MS Teams开视频会议。每个国家地区的人说着当地的语言,Teams能够实时地翻译成所有语言的字幕。如此,我们不再需要统一使用一种语言沟通了。

虽然我觉得这离实际场景还很远,尤其是某些专业领域或者小众的知识领域,但它至少代表了一个好的开始。也许它现在只能解决10%的场景,之后就能解决20%,30%,40%甚至更多的场景。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未来世界,一个没有单纯因为语言和文化而形成对立阵营的世界。

最后,附上这个帖子现在offer求比较的投票结果:60%的人还是建议选择Google。这个结果没有和我直觉相悖,甚至我觉得7000人里有40%推荐Tiktok已经表示Tiktok的认可度很高了。

加油!Tiktok!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