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高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不仅仅其他舆论场的吃瓜群众愿意去探讨,对于靠“影响力”生存的美国政客来说,本身演技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具备如同影星的票房流量,歌星的专辑人气。然而在社交媒体深度普及的多维化时代,时间性或是事件性流量影响逐渐成为主流。这不,吃瓜“渣男”这两天就洗劫了诸多博主预先策划的流量方向,但终不会持续存在。
“特朗普现象”或许将一去不复返。
特朗普与“后特朗普”时代的人气真空
特朗普的白宫“下架”,以及近一年多的官司缠身,使得特朗普本人及其周边社交流量者(班农、伊万卡、小特朗普等等)被踢出了核心位置。美国“白右宗”(传统白人、极端右翼和保守宗教群体)的代言人位置,现在一直处于人气真空。造成真空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民主党层面通过借助“黑命贵”运动将这一体系的价值观迫近到了社会舆论的角落位置和负面象限,于是当前该体系舆论中很难有人能够异军突起的杀出重围。二是特朗普群体在国会山事件和群体本身的纪律建设方面一直存在着价值观和法律双层面的道义漏洞,故而“坑太大”而很难填补。其实总结这两大方面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烂摊子太大。现在共和党方面可以列数出来的几个大佬派系:罗姆尼派系,麦凯恩派系,布什家族系,谁都不敢来触碰这个残局。
以上是特朗普方面,而非特群体或者说反特群体阵营则是“群魔乱舞”和“八仙过海”,先天优势和标签优势明显的卡马拉·哈里斯不知为何在当选副总统之后突然开始低调和蛰伏;政坛老实人和老好人一路走来的拜登屡屡在关键时候拉胯,比如健康问题,新闻发布会失语等等;老妖婆系列的希拉里、佩洛西、沃伦、陆天娜和新蛇妖系列的AOC等人,因为一直互相缠斗掣肘女权之王的角色,导致该议题被诸多女性过分消费而引发民众的长时间疲惫。再加上杨安泽和大概率当选纽约新任市长的亚当斯,又都是少数族裔和公平主义的新黑马,所以如果说泛特朗普阵营是烂摊子太大,那么反特阵营就是和尚太多没水吃。
美国各界“网红”分食政治社交场真空“红利”
正因为两党政客因为各自的原因使得社交媒体对其过度消费而疲惫,其他界别的流量者开始尝试分食“真空红利”。
最值得列举的就是马斯克,这位被包装成真实版钢铁侠的企业家原本只是科创板和娱乐版的常客,仅因其典型的“白右宗”式价值观言论而成为社交场上的新宠,这种新宠能量使得马斯克及其企业品牌和经营力形成的竞争力,以“特朗普2.0化身”受到欢迎而空前提升,甚至一时间罕无敌手,无论是其商界的竞争对手还是其他国家的政商联盟势力均感受到,必须使用政治影响力和商业竞争手段的多维攻击,才能将马斯克控制在自己能够接受的安全范围之内,而这样一来又无形添加了马斯克的流量增幅。而在降维层面,不少特朗普的红脖子阵营潜意识地将马斯克替换特朗普成为自己价值阵营能量输入的最佳人选。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加入政治社交场,商界“网红”大腿想复制特朗普效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此前一直在这条赛道上厮杀的,还有彭博社创始人,多年担任纽约市长的布隆伯格;星巴克集团总裁霍华德·舒尔茨,这两人均在2020年初宣布过参选美国总统。
而一些被动加入政治流量却遇到广泛好评的第二维度社交明星,似乎在初尝流量效应的甜头之后,开始了他们的跃跃欲试,最典型案例的无疑是“妻子帮”。奥巴马妻子米歇尔,拜登妻子吉尔,盖茨妻子梅琳达,甚至稍微算是“过气”人物的伊万卡、梅拉尼娅等等,其公关团队从没放弃将其推向彻底一线的梦想,而以其职业操守度,这些公关团队也确实做好了准备。
米歇尔·奥巴马
梅琳达·盖茨
美国演艺界虽然渴望政治流量带来的人气加持,但是更加忌惮于“公关失误”和“蹭流量失败”之后带来的灭顶之灾,所以我们大致浏览美国演艺人气明星的社交媒体之后,便会发现大家均默契地做“事后诸葛亮”而并不是“强赵云和猛张飞”。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在5-6月巴以局势复杂紧张的状态之时,以色列籍著名影星盖尔·加朵因为支持自己的国家而在好莱坞遭遇“碰瓷”和翻车,诸多曾号称其闺蜜的女明星立即化身“插刀”高手,在社交媒体上彻底与其决裂。
以色列影星 盖尔·加朵
因此近年来在美国演艺界形成这样一个大致规则,没有少数族裔标签、没有犹太籍族群撑腰,没有雄厚的圈内人脉支持,就应该好好爱惜羽毛,轻易不要“杀入政治舆论场”,否则自己人仰马翻不说,还为他人做了垫脚石。在这个许多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智慧面前,就连一向爱“放几炮”的西恩·潘,罗伯特·德·尼罗,囧司徒等人,也开始学起了汤姆·克鲁斯和斯皮尔伯格等人的谨言慎行。
有唯唯诺诺的,自然就会存在有恃无恐的,女权主义撑腰的主持人艾伦、少数族裔和人设撑腰的巨石·强森,混不吝的康耶·韦斯特,话题预设撑腰的梅根王妃,还有别具一格著称的CardiB,蕾哈娜,LadyGAGA等人,在人气撑腰,“价值主义”保障和短视频社交风靡的三重助推下,成为演艺界当仁不让的社交宠儿。惊人的人气推力,甚至一度将巨石·强森推向到了“新版施瓦辛格”的路径之中,而其本人也表示,一定会认真考虑是否竞选美国总统。
LadyGAGA
立方级多元化的社交媒体时代——无人为王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些数据显示,当前美国社交媒体的普及度达到了69%,简单计算的话那就是10个美国人之中有7人在使用社交媒体。但是背后有更加复杂的情况是诸多美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所承认却不愿意提及的,那就是抖音(Tik tok)模式已经从现象级走向主导级。不仅如此,几个新兴数据的吃重造就了当前立方级的变化。
1、老年群体的增加。其中最大增量无疑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与直播类社交媒体,并不依赖脸书、推特,领英和INS的老年群体将短视频与直播类试做娱乐或消遣的新型模式,增加了社交媒体的宽度和垂直度。
老年群体的增量是当前社交媒体的最新特征
2、乡村群体的增加。乡村群体与老年群体类似路径的切入导致短视频与直播类社交媒体弥补了社交媒体的分层效应。可能并不热衷城市热点与话题的大量乡村群体可能仅仅聚焦“下里巴人”式的内容趣味和底层展示。
3、跨国界群体。语言的基础共同带来了社交媒体的内生与外延合一,依托文化的潮流性或是国力势能差直接进行国界破除运动,其带来的大量跨国界群体在意图保持潮流文化同步之时,无疑也继续增加社交媒体的宽度和逆流向。
于是综合这几点新特征,多元的交融与相互作用导致了社交媒体领域的立方级偶合,也将社交媒体从最初的破除“场域限制”的全传媒形态重塑为“分众传媒”与垂直传播形态。
以“特朗普”为例,跨国界群体与“政治冷漠”群体无疑将稀释“政治元素”在社交媒体之中的渲染能力。正如文初提到的那样,持续的流量之王将不复存在,而当前模式上的一般规律则回到了时间性与事件性的主导。
如果有看官感到晦涩难懂,那么七师弟举个简单的例子:梅根王妃直播吐槽与拜登直播发布会将同样吃重,无法互相替代和并论。仅以新闻性或价值性区分
正因为如此,政治明星只能期待选举年的到来,在时间轴方面预期设置自己的流量。而与此同时无论怎样的社交网红也必须让位于偶然或必然发生的事件性规律,基于这一研判结论,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称,当年贾斯汀·比伯热、奥巴马全球效应和特朗普模式,可能真的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