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强购TikTok引发世界关注。先是9月19日,TikTok发声明表示,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与美国甲骨文和沃尔玛两家公司达成原则性共识,三方将据此尽快达成符合中美两国法律规定的合作协议。然而,根据美方披露的内容,这份协议显然是“不平等条约”,是美方打着“商业合作”旗号实施的巧取豪夺。有媒体明确指出:“美国的吃相太难看,活脱脱的就是群‘当代强盗’!”
美国用“切香肠”战术围猎Tik Tok
特朗普不断打压中国科技企业
纵观整个事件,美国围猎TikTok的路径已经十分清楚了:首先,美国政府在毫无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给企业扣上“危害国家安全”的帽子;接着,美国通过行政命令和舆论放风的形式,形成“欲彻底封杀而后快”的悲观预期;再然后就是通过威逼恫吓,引入资本从中渔利,行政权力与商业运作相互配合胁迫交易,从而达到彻底控制TikTok的目的。
整个过程,举大棒、搞恫吓、设陷阱、带节奏,貌似操控谈判的“交易艺术”,实则空手套白狼的“无良诈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指出:在美国政府眼中,容不下任何一家他国企业拥有可以挑战其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一旦遇到对其有“威胁”的企业,便直接上手,“干不过就抢,抢不到就毁”成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剿杀”高科技企业的惯用伎俩。
美国的“海盗”行径并不陌生
2019年2月15日在法国塔布附近拍摄的阿尔斯通公司标志的资料照片
实际上,美国围猎TikTok的手段,在国际上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东芝的半导体行业领先全球,使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国。为了拯救半导体产业,美国人便上盯着东芝,不断通过制裁、打压、出口禁运等手段,从而打开了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还比如2013年的法国阿尔斯通事件,美国政府也是通过抓捕阿尔斯通公司高管,强加罪名,开出巨额罚单等手段,最终达到肢解吞并阿尔斯通的目的。
现在,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何会对中国华为和TikTok等科技企业展开“剿杀”了。有专家表示:“美国从来都不是它自己所宣传的一个‘自由灯塔’,而是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对其他国家和企业进行肆意打压和巧取豪夺的一个无耻的骗子。”
如此吃相可把“美国”叫“丑国”了
日本企业东芝
今年8月,TikTok在美国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人,是美国最受欢迎、增长最快的短视频应用。美国政府对TikTok发出的封禁威胁,遭到了年轻人为主的用户群体广泛而强烈的抵制。当地时间9月27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决,暂缓实施美国政府此前做出的将TikTok从美国移动应用商店下架的行政命令。对这一裁决,我们表示欢迎,但同时还是要做好应对新情况的准备。毕竟,仅仅联邦法院的裁决估计并不会阻止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打压。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如此吃相,以后干脆改名“丑”国算了!
9月2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的“蓝厅论坛”上指出,那些以为自己“拳头大”就可以无视和破坏国际规则的人,终将被时代抛弃。美国政府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