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华人现在可以松一口气,随着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撤销了前任特朗普对 Wechat 和 TikTok 的禁令,这两个在华人圈普及率极高的社交媒体应用,暂时躲过一劫。
禁令解除,拜登还是留了后手
不过,拜登政府依然留了后手,取而代之的是一项新的行政命令,授权对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展开广泛审查,以确定是否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
显然,“国家安全”依然会是悬在 Wechat 和 TikTok 头上的一把利剑,而美国政界对于中国高科技产品的高度敌意,以及背后的利益推手,恐怕将长期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商业竞争。这对于试图出海淘金的中国企业来说,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而言,也会是一个长期的利空因素。
2020 年 8 月 13 日,字节跳动发布声明称,在美国之外市场,重新设立 TikTok 总部。
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硅谷互联网巨头,到底在这些禁令背后发挥了多少作用,恐怕也值得玩味,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领域,以及新能源车、物联网、5G 等领域上,未来用“国家安全”为借口构筑的高墙恐怕也不会少。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美经贸关系不可能单向脱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政治回归政治”、“让商业回归商业”,尤其是直面后疫情时代全球商业秩序的重建,恐怕需要超越短期现实利益之外的更多共识。
一纸空文的特朗普禁令
此时拜登选择撤销特朗普的这项禁令,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项公布于 2020 年 8 月的行政命令,禁止在美国司法管辖下的任何个人或公司与 TikTok 或 WeChat 及其母公司发生任何交易。
不止如此,随后特朗普再次发布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必须在 90 天内剥离 TikTok 美国业务,并扬言要在该项交易中获得抽成,这一说法在当时也引发了轩然大波,有媒体将特朗普的做法形容为“国家劫匪”。
作为反击,TikTok 随后正式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对特朗普的行政令提起诉讼,随后联邦法院法官暂停了该项命令的执行。腾讯虽然没有公开对 Wechat 的禁令进行公开诉讼,但是在美国华人群体中,Wechat 也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投资人买卖腾讯的股票也从未遭遇过障碍。
事实上,特朗普在今年一月正式交接之前还发布另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人与支付宝、腾讯 QQ 等八个中国软件应用交易,只是这项禁令从来没有离开过白宫,也从未公开发布。
显然,此次被撤销的禁令本来就是一纸空文,而特朗普要求剥离 TikTok 美国业务的命令,在 90 天时限生效后也并未执行,根据字节跳动内部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说法:特朗普政府似乎遗忘了这项行政命令。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从结果来看,拜登的举措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是向现实低头,另一方面还是用国家安全为理由,继续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围剿”,不过最后的结果如何,恐怕也并不会顺利。
从现实来说,无论是华人群体还是美国的年轻人,对于 Wechat 和 TikTok 都有刚性需求,用户群体的强黏性,希望用行政手段来人为“脱钩”,本来就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
何况当时特朗普的算盘也是在于总统大选的选票,这也能解释为何总统大选结束之后,特朗普就再未提到对 TikTok 的禁令和分拆,似乎完全遗忘了他颁布过的行政命令。
何况,从 TikTok 的诉讼可以看出,以美国的行政、司法体系相互独立的现实,联邦政府未必可以赢得最后的法律战,而且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大战,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给 TikTok 做的免费广告。
对于拜登来说,此时选择撤销禁令,显然是不想让其陷入前任的尴尬禁令,而且对于华人及年轻人群体也是一种主动示好。
中美互联网鼎足而立
从拜登取而代之的另一项行政命令来看,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家安全的疑虑依然不减,而且这不只是一个孤立现象,如果说半导体领域中国还是追赶者,那么在互联网创新领域,中国已经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
在去年 TikTok 的禁令公布之后,坊间还有一种说法,TikTok 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中的迅速流行,成为一种风靡于欧美社交媒体的文化现象,使得硅谷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颇为担忧,禁令背后也有这些巨头的推波助澜。
这一猜测的背后,恰恰是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美团,还是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从体量、营收规模和产品研发能力上,都已经跟硅谷巨头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尤其是腾讯的游戏和字节跳动的短视频产品,打破了过去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国际化难题,不仅进军到美国市场上,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Wechat 也成为华人世界最为依赖的社交聊天软件。
去年传出 TikTok 美国公司被特朗普强制分拆,微软、甲骨文等巨头竞相前来并购,给出的价码远低于市场价,就是一个最佳的例证。
在所谓“国家安全”的议题之下,要求更广泛的安全审查,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是硅谷巨头们打击竞争对手的商业考量,恐怕也值得探究,这样的案例,曾经在 20 世纪民用飞机的领域里发生过多次。
当今天的竞争从石油转移到 5G、芯片、物联网、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之后,这样用“国家安全”构筑的贸易保护主义高墙,恐怕依然不会减少。至于这到底是在促进创新,还是在保护既得利益集团,恐怕也值得玩味。
对于有志于全球市场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创新企业来说,如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斗争中成长,也是一个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