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微软、牵手Tiktok,贸易战中这家软件巨头的危与机

25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封面图 |《钢铁侠 2》剧照

文|风马牛(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Tiktok 选择了我们!」9 月 20 日,甲骨文 (Oracle) 官方 Twitter 上蹦出这样一句话。

赶在特朗普 45 天禁令生效的当口,Tiktok 终于选定一条「渡劫」之路——和甲骨文、沃尔玛合作,模仿苹果在中国建立的「云上贵州」模式,在美国建立一个「云上加州」,把美国数据留在美国,借此打消特朗普政府对数据安全的疑虑。这一结果可谓出人意料,早期传出有意收购 Tiktok 的公司包括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谁知到了最后, Tiktok 没卖,半路杀出的甲骨文和沃尔玛成了大赢家。

沃尔玛不必多说,全球连锁商店霸主,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电商,这次和 Tiktok 牵手,也是看上了对方强大的带货能力,希望在美国也能搞出一番「抖音爆款」的电商事业。然而甲骨文的出手却让人始料未及,在大多数中国人印象里,甲骨文还是那个安居北京西二旗的「码农天堂」,经营企业软件,实力强悍。这样一家做惯了 B2B 生意的公司,突然和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Tiktok 合作,实在是跨界太大,让人摸不着头脑。不仅如此,甲骨文还宣布,将收购 Tiktok Global 12.5% 的股份,成为其「少数投资者」之一。

除了做企业软件,甲骨文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原本专职做 B2B 生意的它,又为什么会对 Tiktok 的生意感兴趣呢?

1

想找到甲骨文「牵手」Tiktok 的答案,不妨从国内看起。

9 月 17 日,阿里云发布了第一台云电脑「无影」,这台电脑长在「云」上,实体和名片夹差不多大小,连接一块屏幕,就能访问各种应用和文件。和传统电脑固定的配置不一样,这台电脑支持无限扩容,单项应用资源最高可以扩张到 104 核 CPU、1.5T 内存,市面上几乎找不到能与之匹敌的电脑。

很显然,这么强悍的性能配置不可能塞到名片夹大小的实体里,「无影」的秘密在于上云。简单来说,以前人们使用电脑,就像在自己家里做饭,洗菜、炒菜都得自己做,占用的资源空间当然大。等算力从线下迁移到云端之后,配合云上的数据,好比一个巨大的中央厨房,下单之后,洗菜、炒菜都由中央厨房搞定,用户只需要等着上菜就好,不用再刻意追求高配置、新硬件。

「无影」示意图

未来,一旦类似「无影」这样的云上超级电脑推广开来,传统的 PC、手机市场都会迎来大洗牌,颠覆程度不亚于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迭代。这一切,都是因为云计算。

甲骨文之所以对 Tiktok 这么感兴趣,也是因为云计算。

甲骨文成立于 1977 年,是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40 多年来,甲骨文的立身之本就是为企业提供数据库软件。许多行业系统中存在 IOE 一说,指的就是 IBM 的小型机、Oracle 的数据库,EMC 的存储设备。尤其是传统的电信、金融证券等行业,因为长期以来稳定的软件支持,甲骨文的市场份额极高,几乎达到了垄断的地步。但对于需要保存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甲骨文提供的服务就像昂贵的银行保险箱,不能说它不安全,但它总得集中摆放在一个地方,而且数据越多,需要占用的保险箱数量就越多,交的钱也越多,读取数据还慢。

于是在 2008 年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琢磨「去 IOE 化」,分布式云计算提上日程。渐渐地,阿里云羽翼日丰,不仅能满足阿里内部的算力需求,还能对外输出服务。和阿里巴巴类似,亚马逊也早早布局云计算,成为欧美市场的云计算巨头。

尽管在传统行业,IOE 仍然不可替代,但对于更多追求性价比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跟着亚马逊云、阿里云等这样的巨头走,划算又方便。

亚马逊的野心从不止是卖书

一开始,甲骨文对云计算嗤之以鼻。在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Larry Ellison) 看来,云计算非常不稳定,上传、下载数据都要依靠所谓的「云」,几乎是把自己家的大门对外敞开。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云」这一概念,甲骨文终于意识到,时代真的变了。长期以来,「甲骨文服务企业—企业服务个人」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但当亚马逊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不再需要甲骨文,反过来还能服务其它企业的时候,甲骨文又如何自处呢?

云计算就是能挖倒甲骨文墙角的那把锄头。

几年前,甲骨文终于醒悟,开始进入云计算市场,但亚马逊、谷歌、微软乃至苹果都已经拿下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甲骨文举步维艰。当亚马逊云、微软云的营收以每年 30% 以上的速度增长时,甲骨文云的增速还徘徊在个位数。

因此,当 Tiktok 陷入困境时,甲骨文给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拒绝的条件:不收购,只成为 Tiktok 的云服务商,充当一个带有明显美国印记的保险箱。对于甲骨文而言,收购一家短视频企业获益并不明显,它所需要的,只是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更多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潜力十足的 Tiktok,也许是那条通向云计算正轨的隧道。

2

尽管甲骨文对云计算的市场趋势判断失误,但从成立开始,甲骨文向来以「野兽般对机会的敏锐嗅觉」著称,尤其是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对市场的敏感度极高。而埃里森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32 岁前一事无成,20 年后却成为硅谷首富,奠定他首富根基的,就是甲骨文的成功。

埃里森出生于 1944 年,生母是一名未婚妈妈,他出生后不久就被亲戚收养了。年轻时的埃里森很平庸,成绩一般,也没什么运动天分,打篮球赛时太紧张,竟然误把球投进自己队的篮筐里。好不容易考上芝加哥大学,却只上一个学期就退学了,为了生计,他来到软件公司阿姆达尔工作。

尽管日子过得很紧张,但埃里森却酷爱享受物质。特别是有了工作后,每个月工资不到 1600 美元,他就敢花 1000 美元去买自行车,还专门去找整容医生矫正鼻梁。

埃里森年轻时

赚 1 分花 5 分的习惯让埃里森的生活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阿姆达尔公司的脆弱也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仅仅是因为一次没有按时交付产品,这家公司现金流就出现问题,不得不裁员。没学历也没背景的埃里森就这么被炒了。

为了偿还债务,埃里森马不停蹄找了份新工作,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创业的好搭档:鲍勃·米纳 (Bob Miner) 和爱德华·奥茨(Edward Oates)。这两位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计算机技术了得,而埃里森常常有奇思妙想,三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1976 年,埃里森看到 IBM 发布的一篇论文,讨论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埃里森觉得关系数据库大有可为,正好 IBM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完全没有实际操作过,他联系上两位好友,决定以此作为核心,开始创业。

于是在 1977 年,埃里森掏出 1200 美元作为创业基金,甲骨文公司诞生了。

甲骨文刚成立时,三位创始人和第一位员工的合影

在公司里,埃里森身兼数职,是大股东、技术人员,更是管理者,甲骨文的每一代产品都留下了埃里森强烈的个人印记。埃里森不止是把关系库软件当做一个作品,更是作为一件好卖的商品来整体打造。

发布第一代数据库软件时,埃里森坚持叫它「Oracle 2」而不是「Oracle 1」,因为第二代比第一代看起来更可靠,在他心里,没人会为一个不可靠的东西买单。

当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对外招标,需要一个现代系统软件来管理情报信息时,埃里森直接带着第一代软件登门展示,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交付了产品。哪怕这个初代产品漏洞百出,甲骨文还是获得了 CIA 的信任,声名大振,一下子成为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软件供应商。

但埃里森还是不满足,他招纳大量销售人员,承诺给他们丰厚的回报。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瓦解不久,第二次石油危机还没结束,美元贬值的质疑声不断。为了鼓励销售员们大胆向前冲,埃里森直接给他们发放黄金当奖金。在「冲冲冲」的营销策略下,甲骨文的关系库软件成为企业系统装机必备。

1989 年,甲骨文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级软件巨头,那时中国才放下算盘、拥抱计算机不久,第一个吃螃蟹的甲骨文,拿下了最广阔的企业软件市场。

3

「我喜欢和人竞争,甚至已经对胜利上了瘾。我赢的次数越多,就越希望继续赢下去。」被问到激进的市场策略时,埃里森曾这么回答过。在他的眼里,要占领市场,自己的产品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好、更多。

甲骨文主业是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总给人在幕后默默努力的感觉。事实上,在埃里森的手中,甲骨文是一匹战斗力十足的野马,横冲直撞,在软件行业所向披靡,要么吃掉对手,要么让对手消失。

1990 年代,甲骨文最主要的对手是 Informix,两家企业产品方向类似,创始人也互相看不对眼。连续 3 年,Informix 的 CEO 菲尔·怀特 (Phil White) 和埃里森的口水仗霸占着硅谷新闻的头版头条,这边怀特声称甲骨文剽窃 Informix 的商业机密,那边埃里森攻击怀特东施效颦。最终这场争斗以怀特入狱告终,Informix 风光不再。

进入 2000 年后,甲骨文产品规模扩大,进入企业应用程序市场,和仁科、SAP 三分天下。为了打破这种平衡,甲骨文筹谋多年,通过收购「吃」掉仁科,从此成为企业应用市场上说一不二的巨无霸。

和激进的商业风格一样,埃里森生活中也喜欢帆船这样刺激的活动

埃里森对甲骨文的影响太大了。三个联合创始人中,鲍勃·米纳 1994 就已去世,爱德华·奥茨也早早退休,只有埃里森,手里握着甲骨文 36% 的股权,年过 70,还牢牢把控着管理权。他的所思所想,很大程度决定着甲骨文前进的方向。

比如对待竞争者的态度。

埃里森天性反叛,喜欢竞争,经常为自己找对手。1989 年,甲骨文上市成功,埃里森的身家暴增到 9300 万 美元,但他的兴奋感只持续了不到 24 小时,第二天,微软也上市了,比尔·盖茨的身家超过 3 亿 美元。没多久,埃里森就宣布微软是甲骨文最大的对手,尽管微软更侧重 PC 市场,和甲骨文几乎没有正面竞争的机会。

埃里森解释过为什么把微软作为对手,因为他看不惯微软在 PC 系统市场的垄断。事实上,经过甲骨文多年来的野蛮收购,在企业数据库和应用市场上,甲骨文同样造成了垄断。

再比如政商关系。

甲骨文的发家和美国政府密不可分,它生于美国、壮大于美国政府的订单,是一家在所有人看来都很纯粹的美国企业。埃里森是坚定的共和党拥护者,每到选举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赞助共和党人竞选,而且埃里森和特朗普关系很好。

不久前,哪怕美国新冠疫情仍然严重,埃里森还是自掏腰包,在私家庄园为特朗普举行了一场拉票 party。如今哪怕 Tiktok 没能满足特朗普的「卖身」要求,仅仅是以合作的方式牵手甲骨文,特朗普也没再强烈表示反对。

毕竟甲骨文已经承诺了,「甲骨文将把安全的云技术与持续的代码审查、监控和审计相结合,提供前所未有的保证,即美国 Tiktok 用户数据是私有和安全的。」一个密码掌握在自家人手中的保险箱,还需要在乎里面财产的所有权是谁的吗?各取所需罢了。

埃里森在演讲中

「当市场已经是可口可乐的天下时,百事可乐要花好几倍的钱,才能夺得可口可乐 1% 的市场。」很久以前,埃里森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自己对市场占有率的看法,那时他带着甲骨文冲锋陷阵,终于做成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他语气傲慢,却又一针见血。但在 10 年前,云计算刚刚兴起时,埃里森还是那副傲慢的态度,认为这一领域不值得投入。

傲慢是成功者的特权,也是偏见的来源,更是自欺欺人的最佳良方。当甲骨文的增长逐渐放缓,终于意识到云计算将蚕食它原本的市场份额时,它就已经成了那个需要花大价钱追赶别人的后来者。这一次,Tiktok 很可能将借力涉险过关,但对于还在摸索云计算的甲骨文而言,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资料来源:

[1]陆靖:甲骨文应用产品市场分析及战略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刘天栋:甲骨文公司在 RFID 产业链中的定位、应用案例以及中国战略,2007 国际 RFID 技术高峰论坛会

[3]Oracle.com: Oracle Chosen as Tiktok’s Secure Cloud Provider

[4]James Fontanella-Khan,Miles Kruppa:Tiktok set to become a standalone US company to satisfy White House,FT

[5]Nikita Aggarwa:Tiktok「turducken」is Trump’s very own recipe,FT

[6]Serwer Andy,Boorstin Julia,Sung Jessica:The Next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Larry Ellison is a very lucky guy: He has more money than anyone—except Bill Gates,Fortune

[7]Adam Lashinsky,Aaron Pressman:Why it makes sense for Oracle to buy Tiktok . Sort of,Fortune

[8]Lisa Eadicicco:The biggest question looming over Tiktok s acquisition is how the app would change under new ownership. Heres what experts say could happen if Microsoft, Walmart, or Oracle took over,Business Insider

[9]Georgia Wells,Aaron Tilley:Oracle Wins Bid for Tiktok in U.S., Beating Microsoft,WSJ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毛洪涛 主编|王滔

编审 |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