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飘 北风萧萧
看见这八个方块字的你,请问是在用读的形式,还是不自觉的就唱了起来呢?
这是费玉清 1983 年 4 月收录于专辑《长江水. 此情永不留》里《一剪梅》中的一句歌词,时隔 37 年,就连唱此曲的本尊小哥费玉清都已经隐退一年多了,没想到这首歌却在毫无宣传与预兆的情况下,在国外大火的音乐软件 Spotify 上热度居高不下,《一剪梅》在挪威热门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兰排行榜排第二,瑞典排行榜依旧是第二。
忙的我赶忙去外网领略了下此番盛举,不经捧腹大笑,看着不同种族的人们,对着镜头唱着“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我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废话不多说,跟着小编一起去探究个来龙去脉,看看这首毫无宣传的《一剪梅》,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能不费吹灰之力就火遍全球,让广大网友深陷其中,快乐地不能自拔。
01、《一剪梅》在外网走红的路径及老外眼中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是什么?多种场景下的运用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2020 年 1 月 20 日,一名叫蛋哥的用户在网上发了一条短视频,是他在雪地中自带旋转镜头唱着小哥的《一剪梅》,这首歌在国内可以说妇孺皆知,流行已经很多年,但一直以来,华语歌曲在海外市场影响力较弱,可蛋哥这则视频,在发布后的 5 月份却意外爆红起来,该视频已被国外 Tik Tok 用户使用超过 3 万次以上,原始视频播放量高达 120 万,在外网平台上被各种剪辑、模仿、疯传,TikTok 上带有 #
XueHuaPiaoPiaoBeiFeungShiouShiou 标签超过 4730 万的观看次数。
后来一位网络博主找到《一剪梅》的原唱,被费玉清独特的转音所震撼,经研究一番之后,他把歌词中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翻译成了英文:“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中充满孤独,孤独中充满绝望。于是,这句歌词瞬间被赋予一种孤寂中夹带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网友把它理解成:“人生到达低谷,环境也逐渐恶化,却对此无能为力。”
随着歌曲的走红,这句“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成了一句流行梗,用法和地位相当于我们的表情包:“蓝瘦香菇!”于是乎, 演变为多种语境,使用场景如下:
表达对一件事充满深深的绝望: 新买的手机刚拿到手,屏摔烂了,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疫情之下,公司面临裁员,名单第一个就是你,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暗恋多年的对象,鼓起勇气告白,却发现有了对象,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表达对某个事件不算什么,习惯就好的不屑: 遇到有人对生活或者某个事件产生抱怨和消极态度时,会果断回复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看似不屑又带有另一种幽默的安慰。 万能回复语:当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回复这句准没错,不具任何意思,却有一种共鸣感。 今天又被老板骂了,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怎么办,好像意外怀孕了,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哦豁,这期投资的钱打水漂了,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看得出来,国外已经中了:“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的毒,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 TikTok 录视频就一定会把它作为背景音乐来对口型,只要表演的够好,就以为会中文的感觉;ins 发自拍一定会把它当作一句文案,在 YouTube 上只有转载相关视频才能算跟的上潮流。
无疑“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八个汉字已经在国外被定义为一种当下最潮流的文化,几乎所有人都热衷于用它来抒发自己当下的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存在感,这是不是让人感觉很纳闷,为啥一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像是在外国人身上施了魔法一样。回想过去,有些中文歌被顶到外网排行榜,他们都是很不屑的吐槽,可以说心里是一点都不认可的,为何偏偏这首歌,被大量外国人认可并喜欢呢?
02、时隔 37 年,这首通俗易懂的中国风老歌《一剪梅》,为何能在零宣传、零推广之下,引爆海外市场,妥妥的位居各国音乐榜首
因果定律里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简而言之是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 作为一首 80 年代发行的中国老歌,虽然早已红遍国内大街小巷,可时隔 37 年之久的情况下,能够在外国文化的领域里爆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①“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成为一种 meme 超级符号
meme 这个词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 - 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已经被作为一种物介,通过人体自身携带的基因,将 meme 翻译成一种特殊的符号,在相同文化领域之中,供人与人思想、行为或一种风格的传播,是一种新型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
网友们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重新剪辑组合,赋予原本内容新的生命力。 在国内也有很多类似一夜爆火的案例,比如:奇葩说李诞的“人间不值得”;最近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奥里给”;还有《变形记》里王境泽去农村撂下的一句狠话“真香”至今流传,他们都与“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外网爆火的让人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但他们都遵循这一共同的元素。
首先:借用原始素材进行第二次创作,加入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和元素,在老内容上植入新的梗,投放在各大社交网站上。 由于把原本的意思解读的更能引发大家的共鸣感或更有趣,从而提高了它的影响力,也被更多的人喜爱。比如 B 站上面一向受广大网友热爱的鬼畜视频,点击率随随便便上万,便是采用这一原理。
其次:洗脑般的循环,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产生裂变效应。meme 很多时候的传播都是通过模仿,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同一个梗的话,它将像流感一样快速传播,产生裂变效应。 比如提起凤凰传奇,大家都会想起“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其实这也是一个 meme,无论在哪儿都能听到,看到他们的视频。
虽然“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整首歌是不具备此词特征的,但单单引用这两句就类似前面提到在国内的梗一样,拥有洗脑般的魔法,让你想读着念出来都很难,这应该就是这首歌能够在国外爆红的一个最基本原因。
② 歌曲采用传统的乐器,引发外国网友的兴趣,赋予它更新的意义,使笼罩在疫情阴影下的人们有了情感共鸣的表达
《一剪梅》是一首通俗易懂得歌曲,此曲配乐都恰到好处得运用了民族乐器,加上费玉清清澈的嗓音,使得这首歌曲优美动听,音乐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外国网友才会听了原版后感觉惊为天人,进行研究,翻译出外国语意,广为流传。
主要乐器:木笛、古琴、二胡、木鱼、架子鼓
这首歌曲主要以木笛和二胡为主,特别是器乐的前奏响起的时候,在弦乐的成衬托下,清脆悠扬的木笛声不仅凸显了辽阔、悠远的特点,同时也让人感觉身处草原无限的遐想,费玉清的嗓音配上古典乐器,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久久的停留在心间,像是一场初夏的雨。
打击乐器的运用除了常用的架子鼓,选用木鱼在每一拍的重音处有规律的敲击,像是水滴一样不紧不慢的贯穿在 A 段,使歌曲在抒情优美中透出几分凄美寂静,用圆滑的线条编曲把歌曲中较为密集的节奏形态变为一字多音,采用词不切分曲的手法,使歌曲不失婉转抒情。
如果说 A 段是深情的诉说,那么 B 段就是 A 段的延展,旋律也从中音一下跨度到高音区,并且以八度上行,在演唱的情绪上也变得高涨激动,充满激情,扣人心弦,把整首歌带入到一个最高潮的点,让听歌的人情绪也随着悄然的发生变化。第三、五乐句旋律是重复第一个乐句,第四、六乐句又是第二句的一个变化,不仅增添了几分忧愁又让人记忆犹新,听一遍几乎就能记住。
在歌曲的尾声中又以木笛为主,二胡为主的融入人声吟唱,与前奏形成了呼应。 整首歌曲下来让人听的很舒心,旋律就像在空旷的草原回荡,悠扬婉转,费玉清优雅无敌的转音和颤音,不仅演绎出那份执着还略带凄美,融合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让整首曲子轻柔温暖、真挚而又深情。这么沁人心脾的曲子,让人不想听都困难。
当外国网友赋予它在同一个国度的语言时,我们可以想象欧美国家,白雪纷纷之下的城市,像童话世界一样美不可言, 可眼下受疫情的影响,失业的失业,封城的封城、死的死病的病,却给人一种寂静冷漠之感。 所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国外被解读成“人生到达低谷,环境也逐渐恶化,却对此无能为力”的伤感时,瞬间会觉得这句中文歌词正符合眼前的此情此景。
当然,任何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沉淀下来的产物,《一剪梅》之所以能够在国外爆红,除开一些表象的基本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歌曲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借用了我国古诗词中的意境,惟妙惟肖的将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音乐的方式优雅的表达出来,我相信,这首歌曲早已跨越了语言的界限,使每一个听众都感受到了歌曲本身真挚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03、来回仅有 14 句的歌词,凭借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赋予音乐魔幻的旋律背后,是中国古典韵味特有的真情与文化
歌曲《一剪梅》是以一枝梅花为引子,借用中国诗歌的写作手法,特别注重艺术的表现,在写景、言情上面往往采用即对立又统一的方式,让读者品赏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同时还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此曲也正是借鉴了这种表现手法,歌词来来回回其实只有短短的 14 句,短小但精炼,十分传情。每当歌曲婉转的笛声响起时,就将听众拉回到那个广阔、辽远的境地,几乎每个年代的人都会哼着几句。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
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
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① 梅花与歌词的结合,借文学的形式隐喻出真情
梅花被赞为“岁月三友”“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具有不惧风雪、傲雪欺霜、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历代文人墨客对它情有独钟,作为歌颂的对象,也是诗词中的主题意象。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等等。其“一剪梅”最初出自北宋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后来,人们取其词的前三个字作为调名。
这首歌曲以“一剪梅”作为主题,将凌霜傲雪的梅花为典型的意象,使歌曲在具备文学底蕴的同时,更好地抒发了所要表达的忠贞真挚之情。“一剪梅”不是动词,而是一个名词,意思即为一朵或一枝梅花,这里的“剪”是把动词当作量词来用,有种别样的艺术效果。
费玉清这首《一剪梅》的歌词便是以梅花比喻出真情,“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的枝头绽放”。短短三句,极具画面的场景浮现在听众的脑海里,在寒冬时节,白雪皑皑之中,一枝梅花不惧寒风,独自傲然绽放。这里的梅花是采用诗词中意象的表达手法,即表现出感情的真挚、坚贞之外,又独具画面的美感。
② 使用“叠词”和“叠韵”,增强了歌曲古诗词一般意境的营造
整首歌曲之所以能在短短 14 句中让人回味无穷,主要是歌词在意境上面的营造,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叠词的运用,烘托出与世无争,只为守护你的淡淡意境,用现代人的话就是,诗和远方的田园美好生活。
“雪花飘飘 北风萧萧 天地一片苍茫”这三句运用“飘飘”“萧萧”是叠词,“苍茫”叠韵,是歌曲产生音韵和谐之外,突出了自然天气的严寒、环境的恶劣,为梅花的绽放做出了铺垫。北风凌冽,漫天遍野的雪花飞舞,在这惟余莽莽的天地之间,一枝红梅不畏严寒,逆风绽放,像保家卫国的女战士,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魄的浪漫与豪情。 这样的意境表达,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听觉上的美妙,还引起了听众内心情感的层层迭宕。
最后:“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这里的“飘香”同样是叠韵的方式,起到整首曲子画龙点睛的作用,“只为伊人飘香”, 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景中含情,意味深长。 然而现实中的费玉清又何尝不与这枝“梅花”类似,他曾经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提到自己的感情经历,费玉清交往过一个日本女友,但女友的父亲要求他入赘到日本,但对于热爱歌唱事业的费玉清来说,不仅演绎生涯难以取舍,更加难以接受成为一个日本人,便拒绝了入赘的要求,但时隔这么多年,已经 62 岁的费玉清至今未婚,这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一枝“梅花”。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之所以更愿意听老歌的原因,就是歌词的意境会让人一听就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这其中除了意境的营造之外,歌词的创作手法也十分考究,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除开纯音乐不说之外,一般一首歌能不能成为经典,歌词的创作上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③ 歌词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与作曲形成反差,更加真实的传递了隐秘的情绪,透过“一剪梅”隐喻出“专注自己”的人生哲理
著名词作家乔羽曾经说过:“歌词最容易写,歌词最不容易写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和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处,短小、精当、简练,看上去寥寥数字的歌曲,以为好写,但要在短短几句中包含人间百态、社会风情、人生哲理还要引发听众情感的共鸣,实则不易。而《一剪梅》能在 37 年之后,依然成为经典,并在外国流行,无可厚非的是在词的创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直抒胸臆
我们在听这首歌的过程中,几乎不用思考,就能直观的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正是因为该歌曲在词的创作上,采用了古诗中最常用的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地将内心感受赤裸裸的展示出来,没有半点含蓄拐弯抹角,与作曲上的婉转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奇妙的效果,让飘渺的情感更具象化,使人感觉更加真实。比如最后一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这样的表现手法,人人都能听懂它对爱所阐述的观点。
托物言志
此歌能够被大众认定为具有美感和文学性,是因为通篇大量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开篇借草原来抒写感情的长绵与简单,“真情 像草原广阔,层层 风雨不能阻隔”,表达了两人对于未来的坚定和决心,无论任何坎坷与磨难也阻挡不了两个人真心情意的心。“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是对上的扩展,表达了对生活有着美好信念和生活的乐观态度。
歌词的主体,大多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和渲染来烘托氛围,歌咏“一剪寒梅”,称赞它的高贵品质,以梅花不受外界的影响所转移,也隐喻出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应该“专注自己,而非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的人生哲理。
《一剪梅》以 14 句歌词火遍全国,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在作曲还是歌词的创作中,大量的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元素,乐器、梅花、创作手法等共同的结合,成就了这部音乐作品的经典,更将中国淳朴真情的品质发扬光大,流传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名华夏儿女,看到中国歌曲在海外深受大家的喜爱,感到无比的自豪。
写在最后:
中文歌曲历来在国外是很难得到认可并流行起来,这次费玉清的《一剪梅》在不做任何推广宣传的情况下就火遍海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输出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成为全球人民的精神食粮,音乐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输出方式。
通过《一剪梅》爆红事件也向国人更好的诠释了华夏文化的高贵品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