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国华人的过年方式:北欧华人相亲过年,大马华人也看春晚

2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临近春节,网络上又有人整理起回家过年必答问题,甚至还给出了“标准答案”。

比如:

今年回家有没有开车?有没有带对象回来?有没有带小孩儿回来?这一年赚了多少钱?

而身处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已经做好了隔离过年的准备,早早地在出租屋里囤上了半个月的火锅底料。

催婚、比阔、红包、春晚、年夜饭……这些春节“必备品”,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外华人,也有“同款”,甚至还发展出了新特色——比如零下 40 度放鞭炮,再比如过年连撒 3 天钱……

不信?

那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文化穿梭机”,一睹海外华人如何过年。

美国华人:开口春节快乐,下笔贺新年

过年第一句问候是什么?我们的语言习惯总会说:过年好,或者新年好。

不过,美国人更习惯说:春节快乐。

因为,在英语世界的节日祝福中,总是“Happy”打头,比如“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字面上的翻译,便是新年快乐。

当然,伴随着文化的交融,如今年轻人,也开始习惯于说“新年快乐”了。

另一个美国华人的过年特色,便是新春贺卡,这也源于美国人的过节方式。

众所周知,美国人过圣诞,总是会写下圣诞贺卡。长期在美国居住生活的中国人,便把贺卡带入了春节。

往年,华人还会走上街头游行,庆祝春节, 人们舞龙、舞狮,迎接新年。

不过,今年美国疫情严重,这些是难以进行了。

华人社区已然通过微信互相通知,减少拜年和聚会,贺卡和问候,也该用电子邮件和微信转达了。

马来西亚华人: 拍摄新春宣传片,守着电视看春晚

马来西亚是海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华人聚居,便沿袭下许多传统,甚至国内未保留的传统,马来西亚也有传承。

每到新春,大人也照例给孩子们“红包”, 许多人在节日期间上庙烧香, 求福求财。

不过最有特色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区,为了推广春节,每年都会拍摄专题的新春宣传片。一年一度,雷打不动,既是维护中华文化,又是扩大华人音量。

而在观看央视春晚的队伍中,马来西亚华人,也是重要的一支。

尤其伴随着一批马来西亚华人辩手在国内走红、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内的新春节目,也成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大餐。

缅甸华人: 春节不干活,全家新衣裳

缅甸是一个佛国,经济落后,在缅甸的华人,生活上也与百年前相差不大。

相比于北美华人,缅甸华人的过节方式更实在。

年初一是缅甸法定的公休假日, 这一天,所有华人停止工作,专心陪伴家人。

除夕夜,家家户户还会举行祭祖仪式。

此外,新年新衣裳的习俗,仍被完整保留。对于国内人来说,买新衣服,已然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稀罕的了,毕竟,商品经济之下,一个月不买一件新衣服,反倒觉得不自在。

缅甸华人生活自比不上国内的便捷,互联网经济更是几乎为零。因而,年初一,便会是缅甸华人穿上新衣服的“发令枪”。

人们穿上新衣走亲串戚, 笑逐颜开。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时, 习惯拱手合十, 互祝“吉祥如意”。

疫情自然会减少出行,但是,追求时髦的年轻华人,也会使用 TIKTOK(抖音国际版)发布“新形象”。

新加坡华人: 收起扫帚,到处撒钱

论海外华人,大约是没有比新加坡华人再富有的了。

在众多华人群体中,新加坡华人无疑独树一帜。他们追求财富,推崇资本主义伦理,在对外交往中,也尤其实用主义。

富有又务实的新加坡华人,过春节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钱。

春节这天,各家各户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而长辈要准备好足够的压岁钱。因为除夕夜时,晚辈会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 长辈便要派发压岁钱。

在富人家,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们追求商业利益,甚至还会通过比赛的方式,多发几次红包。

另外,新加坡人新春特别忌讳扫帚,甚至要把扫帚统统收藏起来, 不许扫地,以免扫走了财运。

北欧华人: 天越冷人越闹,零下 40 度放鞭炮

北欧以冷闻名,尤其是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算是日常温度。

但北欧华人过节方式,一改“宅家”风格,而是要冲到室外。据说,当地有个说法:天越冷,人越闹,新的一年才会好。

每一年,在北欧都会有联欢会,包括瑞典、挪威等北极圈国家,也包括奥地利等国。

哪怕是零下 40 度的严寒,也阻挡不住华人赶赴联欢会的热情。当地媒体报道,还有许多姻缘,是在新春联欢会上促成的。

据身处瑞典的朋友介绍,尽管疫情并未完全控制住,但今年的新春联欢会,依然会照旧举行。

想想也是,总有人不想错过美好的姻缘。

今年的年,你是打算怎么过呢?是隔离过年,还是老家欢聚?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