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海外版TikTok的逆袭和挑战

66次阅读
没有评论

扎克伯格曾说,中国虽然占据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却更像是个“平行世界”,外面的公司进不去,里面的公司出不来,直到TikTok(“抖音海外版”)的出现。

第三方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TikTok目前已突破20亿下载人次,今年一季度,TikTok下载量超过3.07亿次,这一数字高于这个世界任何一款应用。

很多人罗列出TikTok“成了”的理由。比如:“新一代公司出发就是全球地图”“年轻科技企业家起手就是全球思维”“对所有竞争者知己知彼”“全球推广时一掷千金”“具有中国市场的实战经验”“技术工具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美国Z世代的精神虚无”,等等。

在中国企业全球扩张的自然选择中,字节跳动已成长为最“适应”海外环境的物种,TikTok已成长为美国市场的热门应用。起初美国中产阶级并不看好这款风靡青少年群体的应用。之前有数据显示,TikTok全球大约50%的用户年龄在34岁以下,虽然只有9%的美国互联网用户说他们使用过TikTok,但有49%的青少年说他们使用过这款应用。

而目前TikTok在美国青少年群体中的热度已经直追Instagram和YouTube,倘若美国青少年不用TikTok,约等于与周围人丧失共同语言——这和当年Facebook的崛起很像。

施瓦辛格、“巨石”强森、贾斯汀·比伯等好莱坞明星也纷纷上车,迪士尼前高管凯文·梅耶尔(Kevin Mayer)前不久更是空降担任CEO,并兼任字节跳动的首席运营官。

这个来自中国的“异类”,像是突然间就闯进了硅谷的地盘,如今又向好莱坞伸出了橄榄枝。

但与此同时,TikTok的成长环境却比往日凶险。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使得有人对中国应用产生“不信任感”。

今年3月,美参议院举行听证会,参议员Josh Hawley就表示他将推动制定立法,禁止所有联邦政府雇员在所有联邦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去年到今年,先后有参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对TikTok进行审查。

此外,6月11日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称,将成立一个工作组,评估抖音在欧盟的活动。此前欧盟一位议员要求进行评估,担心其数据收集方法和安全及隐私风险。EDPB在一份声明中称,工作组将协调潜在行动,寻求全面了解抖音在欧盟的流程及业务。

与此同时, 2019年TikTok 在印度两次被封杀, 印度政府担心儿童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在印度法院解除禁令后, 今年5月印度成为TikTok 全球用户增长最快的市场,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一位印度TikTok 网红发表关”硫酸攻击”事件的不当言论,导致Tiktok被印度用户在应用商店中评分打至1.2分, 并被大规模的抵制。

想要在海外环境继续攻城略地,TikTok需要更强大的进化动力。

比如一位新的领导者。

众所周知,他们挖来了被称为迪士尼的“巴斯光年”的Kevin Mayer出任TikTok首席执行官。在很多人看来,由于自带迪士尼光环,Kevin Mayer的加盟会让TikTok受益颇多。Kevin Mayer 被字节跳动选中,不仅是因为他在流媒体领域的成功,还因为一位光环加持的大佬能够部分化解质疑者对 TikTok的担忧。

另外,它或许还会影响潜在合作者的商业决策,譬如可能有公司想在TikTok上投广告(如前所述,TikTok席卷了商家最在乎的“后浪”),但却因包括美国官方在内的舆论环境当机不断,如今Kevin Mayer的加盟或许会扫除一些顾虑。

当然,一位有口皆碑的本土CEO,或许无法让美国完全消融隔阂。

对于TikTok的发展,科技投资人王煜全给出了三件值得去做的事,我觉得非常有启发,那就是:要建立一个豪华董事会:要聘请知名律师:如果必要,要聘请公关公司游说美国政府。这三点都涉及信任。

“TikTok能成为下一个YouTube吗?”

美版知乎Quora上有人曾这样发问。尽管两家发展历程、产品形态和用户规模都差别很大,但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年轻用户极其活跃,视频内容生态高度发达。事实上,目前TikTok的月活已经超过了Twitter和Snapchat,在青少年用户群中人气直追Instagram、YouTube。

在此基础上去理解,上述设问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TikTok能否突破现有的用户圈层,成为YouTube那样更全面的视频内容平台?

无论是在美国、印度还是日本,TikTok目前都是被青少年主宰。以美国为例,Statista和comScore等第三方数据都显示,大概四成的TikTok用户都在24岁以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Z世代。

无论是TikTok还是B站,任何一个圈层平台想要继续做大,都不可避免会经历这个普通用户涌入稀释原有生态的过程。Facebook和YouTube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随着大量其他年龄层用户涌入平台,TikTok原有的用户生态正面临挑战。根据comScore对美国TikTok的跟踪,今年1-4月,25岁到44岁的用户占比从36%大幅增长到了44%,因为大量成年人在疫情期间无事可做,24岁以下用户占比已经跌到了35%。

有广告主就向AdWeek抱怨,因为大量成年用户进入,最近TikTok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下降了。甚至有人担心,如果成年人变成用户主力,很快Z世代就会因为TikTok不够酷而选择出走。

不只是要操心普通用户,TikTok还需要考虑如何留住红人、让他们保持活跃度。如果缺少专业化的创作团队和艺人经纪支撑,很多TikTok红人最后只会是昙花一现。

2011年,YouTube用户Rebecca Black凭借一首自创的口水歌Friday在平台上爆红,红到各大节目轮番邀请她上电视,后来还出演了美剧、出道发行了单曲。但她的人气只持续了短短两三年时间。

而对于能持续产出内容的TikTok红人们来说,问题则是如何生存下去。这便引出了前述设问的第二层意思:TikTok能像YouTube那么赚钱么?

今年2月,Alphabet首次公布了YouTube的营收:YouTube去年广告收入高达151.5亿美元,其高度活跃的视频内容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可见一斑。YouTube与视频博主之间的广告分成模式,激励了大量用户持续上传高质量的视频。

然而不少博主成长为大V后都对YouTube的广告分成模式产生不满,开始寻求其他的变现路径。有统计就发现,PewDiePie等大V通过个人网站带货实现的收入其实远超YouTube给到的广告分成。

这导致一些大V出走其他平台,也带来了YouTube对广告分成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于任何依靠UGC内容的平台来说,红人出走的问题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相比用户打赏、网红带货玩得风生水起的抖音,TikTok目前在变现方面的动作还是要慢不少。到去年底TikTok才在美国开始内测购物车功能。

按照Sensor Tower6月4日最新的数据,今年5月TikTok/抖音在全球所有市场的用户总支出超过9570万美元,但这当中89%是来自中国的用户,美国用户的支出只占6.2%,其他市场就更少了,加起来还不到5%。

可以肯定,今年会是TikTok加速尝试变现的关键节点。张一鸣在今年3月的字节跳动八周年内部信中已经明确表示,今年他本人将会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欧美和其他市场。

然而面对这股席卷全球的抖音风潮,很多人至今也无法理解。外网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the hype”,形容平平无奇的白人姑娘啥都不干却在TikTok坐拥千万粉丝的现象。

粉丝六千万的“TikTok女王”查莉也不理解。在她TikTok账号简介里留了一句话,像是在回应所有人的质疑:别想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火(dont worry, I dont get the hype either)。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