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阱:昨日法国的阿尔斯通,今日中国的华为、TikTok

6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豆瓣上,有一本评分高达8.3的书籍——《美国陷阱》。

作者是一位法国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皮耶鲁齐并不是政治家,他是一位商人,他写的这本《美国陷阱》却深受好评,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大卖。

因为皮耶鲁齐写的是自身经历,他之前是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的一名高管,是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的全球负责人。

《美国陷阱》这整本书,其实就写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已,皮耶鲁齐去美国出差,被联邦调查局逮捕,此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

皮耶鲁齐在狱中待了将近5年才被保释出狱,回国后写了这本书。

如果不加留意,在吃瓜群众看来,这只是一起商业官司,皮耶鲁齐身陷囹圄,与我等有何相干。法国阿尔斯通集团又是何方神圣,在我们生活里似乎并没什么存在感。

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阿尔斯通并不是无名小辈,皮耶鲁齐的遭遇,如今我们就感同身受。

在华为首度上榜全球500强的2010年,阿尔斯通是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90位的存在,当年华以年销售额218亿美元排名第397位,还差了阿尔斯通100多个身位。

到了2018年,阿尔斯通已经消失在了500强名单之中。

把阿尔斯通挤出榜单的,并不是华为、字节跳动等中国企业,而是美国的打击,其正始自皮耶鲁齐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被逮捕。

阿尔斯通集团,彼时称得上是法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全球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达到10万余人。

尤其是在能源领域,阿尔斯通是多个世界第一的保持者:水电设备世界第一,核电站常规岛世界第一,环境控制系统世界第一。

它也并不是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当时有一句话:世界上每4个灯泡中,就有1个灯泡的电力来自阿尔斯通的技术。

三峡大坝的发电机组就是阿尔斯通制造的。并且,当时阿尔斯通正在与中国上海电气进行合作谈判,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

2013年4月14日,皮耶鲁齐乘坐的波音777飞机降落在肯尼迪机场,飞机上响起一条广播:皮耶鲁齐先生,请您下飞机前先到机组人员这里来。

这样一条简单的广播,皮耶鲁齐根本就没有多想什么,这拉开了阿尔斯通被肢解的序幕。

皮耶鲁齐随即被FBI逮捕,指控的罪名是涉嫌商业贿赂。

皮耶鲁齐在狱中的经历一言难尽,简而言之,一切都跟他所期待的不一样,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这段经历曲折丰富到出本书都绰绰有余。

扛到2013年7月,皮耶鲁齐终于决定认罪,因为一切信息都告诉他,拒绝低头的代价将是不低于三年的审判过程,以及可能做出的15-19年牢狱生涯的判决。

而认罪就简单得多,很快就能出去了。

无法苛责皮耶鲁齐,他只是一枚棋子,一个人质,而且很可能成为一枚弃子,在此局面之下,这样的选择并不难做出。

皮耶鲁齐只是小鱼小虾,美国真正要钓的,是阿尔斯通这条大鱼。这次抓捕只是美国政府针对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

之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金。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商业巨头——阿尔斯通,因此被美国人“肢解”。

平心而论,阿尔斯通想要出售资产,并不是在皮耶鲁齐被捕之后。之前它的业绩就已进入下降通道,掌门人帕特里克·克朗已经在开始将旗下电力部门待价而沽以缓解集团债务,把阿尔斯通陨落完全归因于美国也并不公平。

但这场来自美国的官司,无疑大大促进阿尔斯通拆分的过程,最后的受益者也是美国的通用电气。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没有迹象表示通用电气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存在不法行为,这一切都是在美国法律规则下允许的。并且在收购阿尔斯通资产的竞争中,通用电气确实是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外国公司更有优势。

然而事实仅仅如此吗?皮耶鲁齐作为事件亲历者,回顾了整个过程,他写道,通用电气作为美国公司,其法务部门通过谈判与美国司法部门达成协议,要比外国公司容易得多。

对于帮助阿尔斯通规避美国司法风险上,没有外国公司是通用电气对手。在法庭上,得到通用电气这样的美国本土知名企业的保证是极具分量的。

美国法庭本要安排人员到阿尔斯通内部安插监控员,确保“阿尔斯通的合规与内控措施”,有了通用电气的保证,这个举措就可以被避免。

奇妙的是,这一切并不违法,一切都是合法的。

时间线可以看出通用电气的影响:

2013年7月,皮耶鲁齐认罪,通用电气与阿尔斯通首次就交易进行谈判,探讨成功的可能性。

2014年4月24日,交易达成,针对阿尔斯通高管的逮捕行动停止。就在此前一天,继皮耶鲁齐之后,第四名阿尔斯通高管刚刚在美属维京群岛被捕。

2018年9月,皮耶鲁齐终于成功保释,这与两公司高层完成签字,正式出售阿尔斯通资产是同一周。

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签署收购协议

法国国内对此质疑不断,许多政府官员都认为这是个阴谋。马克龙在2015年担任的是经济部长,他表示,“(我)由衷地相信,美国司法部的确使克朗先生倍受压力”,但他也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深信美国司法部的调查与克朗先生(向通用电气出售公司资产)的决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我们没有证据。”

也就是说交易是在透明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这就是程序正义。

虽然没有司法上的证据,但从过程到结果,阿尔斯通陷入美国法律困境与其出售核心资产给通用电气之间,处处显示着联系,这连外行人都看得出来,要说没有关系,怕是鬼都不信。

美国在这类案件中,把自己“长臂管辖权”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谓“长臂管辖”,是指即使被告人即使不在立案法院的州,甚至从没去过这个州,只要他与这个地方存在“最低联系”,立案州法院就对被告具有管辖权,不管他身处何方。

而这个“最低联系”,低到满足使用美国的操作系统,使用美国公司邮箱都能列入,何况像皮耶鲁齐这样的商人必定要使用美国的金融系统。

所以即使皮耶鲁齐涉嫌的项目远在埃及、沙特、印尼这些地方,美国仍然可以对他进行抓捕。

看过《纸牌屋》的朋友,可能会有感于美国政治的内幕,但如果你看过了《美国陷阱》,震撼感会比看美剧更强。

因为这本书里没有虚构内容,全部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关于美国的众多内幕:霸权、交易、敲诈、司法、阴谋、监狱,在书里就像一个个拼图的一块,读完本书,就完成了这幅拼图,明白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举个例子,美国在此案中,曾“策反”阿尔斯通公司高管成为“线人”,通过“线人”录下会议、谈话等录音作为重要证据,情节之离奇不亚于好莱坞大片。

这实际是FBI调查中的常用招数,它经常会派特工假扮成中间商,故意引诱被调查企业支付佣金以留下证据,我们管这叫“钓鱼执法”。

不少外国企业都吃过亏,但出于各种保护,这种事情以往极少被披露,感谢皮耶鲁齐,让我们能如此接近真相,毕竟直到这本书出来之前,除了一些当事人,外界多半也只能靠推论来进行猜测而已。

皮耶鲁齐的披露让大家对美国如何通过圈套设计、秘密取证、联合行动来围猎目标企业的能力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的这一套手段玩得炉火纯青,500强企业里被其打压的也不在少数,欧洲、韩国、日本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都被不同程度打压过,无论是设置贸易壁垒还是动用司法力量为借口来达到目标,这都是霸权主义的鲜明表现。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在当初收购时,通用电气承诺不消减法国境内的岗位、办公室和工厂,收购才几年,大规模裁员就开始了。

以往我们觉得,这些离自己太过遥远,没想到2013年是法国阿尔斯通,几年后对象就成了中国中兴、华为,乃至今天的TikTok。

经济战争背后的大国博弈,在美国主场优势的游戏规则面前,脆弱不堪。

在美国的游戏规则里,利用经济,程序,正义上的压力,通过司法交易,利用认罪,威胁,审判各类手段迫使能够抓到的人妥协,进一步扩大事态范围,直至致命一击。

我们的企业现在也面临相似处境,如何看清楚美国的套路,吸取教训,见招拆招,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或是一边倒的唾骂更有实际意义。

《美国陷阱》是中信出版社2019年度重点图书,是豆瓣2019年度榜单图书,是第一本详细揭露美国司法当局与企业联手内幕的著作。

这本书,每个关心中国处境的人都应该读一下。

正文完